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KRAS野生型未接受过靶向EGFR治疗的mCRC患者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2

帕尼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未较单纯伊立替康带来显著总生存获益

英国Leeds大学Seymour等报告的研究(PICCOLO研究)显示,氟脲嘧啶耐药的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mCRC)患者,帕尼单抗联合伊立替康较伊立替康单药未带来显著总生存获益。(Lancet Oncol. 2013年5月29日在线版)

该开放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60家英国中心入组接受氟脲嘧啶联合或不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后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未经分子学筛选的患者入组,随机分为单纯伊立替康(对照组)、伊立替康+环孢素和伊立替康+帕尼单抗组。2008年6月以后基于新研究证据发表,帕尼单抗组只入组KRAS野生型患者。目前研究者报告了伊立替康联合帕尼单抗组与单纯伊立替康组的疗效,两组患者均接受伊立替康350 mg/m2 iv每3周(70岁以上或体能状态评分2分患者300 mg/m2),帕尼单抗组接受帕尼单抗9 mg/kg每3周。主要研究终点为未接受过靶向EGFR治疗的KRAS野生型患者的总生存。该研究注册号ISRCTN93248876。

结果显示,共1198例患者入组,其中460例符合此前未接受过靶向EGFR治疗的KRAS野生型标准,其中230例分入伊立替康组,230例分入帕尼单抗组。两组总生存无显著差异(HR=1.01,95%CI 0.83~1.23,P=0.91),不过帕尼单抗组患者有较长的无进展生存(HR=0.78, 95%CI 0.64~0.95, P=0.015),缓解率较高(34% vs. 12%,P<0.0001)。

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腹泻(29% vs. 18%)和皮肤毒性(22% vs. 12%),帕尼单抗组更常见,帕尼单抗组和伊立替康组分别2例和3例治疗相关性死亡。

该研究结果提示,需要进一步对靶向EGFR药物进行分子标志物基础上的治疗人群优化。(编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