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25-326期(完成)-1.jpg

首个肝癌辅助免疫治疗Ⅲ期研究公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6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肝细胞癌(HCC)重磅临床Ⅲ期研究——IMbrave050首次公布期中分析结果:由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组成的免疫+抗血管联合治疗方案(T+A方案),可使HCC患者在根治性治疗(手术切除或消融)后的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显著下降28%。这是多年来全球HCC辅助治疗领域,首个报告阳性结果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Ⅲ期研究。(摘要号CT003)

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OCAN),中国每年新发肝癌超过41万例,因肝癌死亡超过39万例,分别占全球的45%和47%。学界预测到2040年,全球肝癌发病和死亡数将较2020年再上升55%。患者越来越多、疾病负担愈发沉重,但肝癌患者生存率却不见明显提升,我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12.1%。

由于起病隐匿、缺乏灵敏便捷的早期筛查手段,肝癌的早诊较为困难。据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团队最新调查结果,我国肝癌患者仅有约43%在相对早期(AJCC TNM分期Ⅰ~Ⅱ期)确诊,可能符合手术切除、消融或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的条件。

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不管是手术切除还是消融治疗,HCC患者在根治性治疗后5年内的累计复发率都高达50%~70%,大多数复发集中在治疗后2年内,但也有着不容低估的远期复发风险。复发性癌症,治疗往往都较为棘手,不管是再度手术切除还是消融,对复发性HCC的疗效都还不够好。

2020年,T+A方案的关键临床Ⅲ期IMbrave150研究大获成功,成为首个有效延长晚期HCC患者生存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真正把HCC带入了免疫治疗的新时代。

T+A方案的两种药物,能在对抗HCC时实现优势互补,HCC免疫微环境有明显的抑制性,髓系来源的免疫抑制细胞(MDSC)、调节性T细胞(Treg)等免疫抑制性细胞,以及众多非细胞组分,构成了限制抗肿瘤免疫的一张大网。靶向VEGF通路的贝伐珠单抗等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就是帮助免疫治疗脱困的关键。临床前研究揭示,VEGF是免疫微环境中的关键免疫调节性分子,MDSC、Treg等抑制性细胞亚群都会受到它的影响,这正是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协同增效的主要依据。

HCC的一大特点是肿瘤血供丰富、新生血管众多,但这会使肿瘤微环境处于乏氧状态,利于癌细胞而不利于免疫细胞,也影响治疗药物的递送,靶向VEGF通路使血管正常化,能纠正乏氧状态并改善给药,同样可助力免疫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免疫+抗血管联合治疗方案开始被深入探讨。

IMbrave050研究是随机对照、多中心、全球性临床Ⅲ期关键研究,面向根治性治疗后复发风险高的HCC患者群体,研究定义的手术组复发高危特征包括:1)肿瘤大小>5 cm;2)肿瘤个数>3;3)存在微血管或大血管侵犯(门脉侵犯限Vp1/Vp2型);4)病理活检提示肿瘤低分化(3~4级)。

共668例患者在完成根治性切除或消融(消融组复发风险根据肿瘤个数、大小判定)后的12周内,按1∶1比例随机分至T+A方案辅助治疗组或主动监测组(研究开放标签),T+A方案组辅助治疗为期约1年(17个周期),并允许主动监测组患者疾病复发后交叉到T+A方案组治疗(系统性治疗或二次切除后辅助治疗)。

研究采用无复发生存期(RFS)作为主要终点,即患者从随机化分组到首次发生HCC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或任何原因的死亡事件,也是本次AACR年会公布的主要数据;总生存期(OS)则是次要终点之一。

经独立审查委员会(IRF)评估的RFS数据显示,T+A方案组和主动监测组的12个月RFS率分别为78%和65%,两组的12个月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0%和34%,T+A方案辅助治疗使HCC患者的疾病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显著下降了28%(HR=0.72),研究成功达到阳性结果。当前观察到的RFS获益不仅有重要临床意义,还非常有望转化为OS获益,助力更多患者的长期生存乃至临床治愈。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关键亚组患者的获益也与研究整体人群一致,T+A方案的治疗安全性也符合预期,与IMbrave150研究中的T+A方案组较为接近。综合疗效和安全性两方面来看,T+A方案有望成为HCC辅助治疗的新标准,改写国内外临床指南和共识。据悉,T+A方案目前已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编译 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