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53-354期(完成)(1)-1.jpg

治疗多种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 BL-B01D1有初步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9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Ma等报告,在多线治疗失败的、多种类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BL-B01D1具有初步的抗肿瘤活性,且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基于Ⅰa期和Ⅰb期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数据,选择2.5 mg/kg d1、8 q21作为中国患者的Ⅱ期推荐剂量。(Lancet Oncol. 2024年5月29日在线版)

BL-B01D1是首款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合物。为了评估BL-B01D1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初步抗肿瘤活性,该项首次人体中开展的、开放标签的、多中心、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设计的Ⅰ期试验在中国7家医院开展。

入组条件:18~75岁(剂量递增队列;Ⅰa期),或≥18岁(剂量扩展队列;Ⅰb期);预期寿命至少为3个月;ECOG PS评分为0~1分;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在当前标准治疗下疾病进展。

Ⅰa期采用i3+3设计有3个给药方案,其主要终点为安全性、最大耐受剂量和剂量限制毒性。Ⅰb期有2个给药方案,其主要终点为BL-B01D1的安全性和推荐的Ⅱ期剂量,客观缓解率是一个关键的次要终点。

结果显示:2021年12月8日至2023年3月13日,连续入组133例(65%)男性和62例(32%)女性患者,其中Ⅰa期25例,Ⅰb期170例;113例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为鼻咽癌患者,13例为小细胞肺癌患者,25例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1例为胸腺鳞状细胞癌患者,1例为颌下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

在Ⅰa期,观察到4例种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其中2例在3.0 mg/kg q7水平组,2例在3.5 mg/kg d1、8 q21水平组,因此BL-B01D1最大耐受剂量为3.0 mg/kg d1、8 q21和6.0 mg/kg d1 q21。

195例患者中有139例(71%)发生了≥3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7%)、贫血(39%)、白细胞减少症(39%)和血小板减少症(32%)。52例(27%)患者减小了剂量,5例(3%)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1例患有间质性肺病。3例(2%)出现治疗相关死亡(1例死于肺炎,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骨髓抑制)。

174例患者可评效,中位随访时间为69个月(IQR:45~89个月),60例(34%,95%CI 27%~42%)获得客观缓解。

(编译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