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57-358期(完成)-1.png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群组性可预测预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02

美国麻省总医院皮肤科Wan等报告,可靠地识别出患者应该归属于哪一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群,可以为预测免疫治疗的结局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这些发现可为患者提供关于个体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临床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制订出更加个性化的监测和治疗策略。(Lancet Oncol. 2024年7月15日在线版)

了解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共存模式和预后意义对免疫治疗的管理而言至关重要,但既往研究因存在样本量和普适性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得出明确结论。

为了调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接受者中多器官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共现模式和生存结局,该项回顾性研究自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MGBD队列)纳入2015年5月31日至2022年6月29日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个体,自独立的美国人口为基础的TriNetX网络数据库中纳入2010年4月30日至2021年10月11日的相关数据。

研究者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癌症特征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征,将MGBD队列中符合条件的患者与TriNetX数据库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受者按照1∶2的比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以提高队列的可比性。

研究者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识别规则来识别匹配队列中发生的和未发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并开展成对相关分析、非负矩阵分解和分级聚类分析,以确定MGBD队列中的共存模式,并使用TriNetX队列来验证发现。

结果显示,研究者自MGBD队列和TriNetX队列分别确定了15 246例和50 503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接受者,其中分别有13 086例和26 172例被纳入倾向评分匹配队列。

MGBD队列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7天(IQR:113~712天),TriNetX队列的为249天(IQR:91~616天)。

在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识别规则后,MGBD队列和TriNetX队列分别保留了8704例和18 162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受者,其中分别有3284例(37.7%)和5538例(30.5%)有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分别有5420例(62.3%)和12 624例(69.5%)无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在这两个队列中,成对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通常有正相关性。共存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常见于7个不同的器官/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呼吸系统、胃肠系统、肝脏、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中,揭示了7个不同的患者群。

MGBD队列中,主要发生在内分泌系统(HR=0.53,95%CI 0.40~0.70,P<0.0001)和皮肤(HR=0.61,95%CI 0.46~0.81,P=0.0007)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群在6个月的里程碑分析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总生存结局;而其他患者群或者结局不良(呼吸系统:HR=1.60,95%CI 1.25~2.03,P=0.0001),或者结局为中性(胃肠:HR=0.86,95%CI 0.67~1.10,P=0.23;肌肉骨骼:HR=097,95%CI 078~121,P=0.78;肝脏:HR=1.20,95%CI 0.91~1.59,P=0.19;神经系统:HR=1.30,95%CI 0.97~1.74,P=0.074)。

TriNetX队列有类似的结果,主要发生在内分泌系统(HR=0.75,95%CI 0.60~0.93,P=0.0078)、皮肤(HR=0.62,95%CI 0.48~0.82,P=0.0007)、呼吸系统(HR=1.21,95%CI 1.00~1.46,P=0.044)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群的生存结局较好,但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生存结局更差(HR=1.30,95%CI 1.06~1.59,P=0.013)。

(编译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