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63-364期(完成)-1.jpg

国人胃癌腹膜转移免疫疗法反应机制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18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骆卉妍、徐瑞华、刘泽先等开展了一项评估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对胃癌伴腹膜转移(GCP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Ⅱ期临床试验,通过对41万个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揭示GCPM组织特有的肿瘤微环境。研究表明,相比于原发性胃癌组织,GCPM组织富集免疫抑制表型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它们通过补体C3及其受体相互作用,在GCPM中形成髓系细胞-基质细胞生态位,介导了GCPM对免疫治疗的抗性。(Gut. 2024年11月12日在线版)

这是首次基于单细胞水平解析GCPM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机制的研究。研究者开展的这项干预性、多中心、开放Ⅱ期临床研究,旨在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腹腔灌注联合静脉注射信迪利单抗-SOX方案在初诊的成年GCP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者获取其中19例病情不同程度缓解的GCPM患者的手术切除或活检样本,总计对5个组织类型的41 061 241个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

结果显示,原发性胃癌组织以肥大细胞和浆细胞为主,而GCPM组织则特异性富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内皮细胞。KEGG通路分析表明,GCPM组织中与细胞外基质、补体及凝血系统相关的通路显著上调,而炎症通路下调,反映出免疫抑制、基质成分增加以及血管生成增强的特征。

研究者将KLRD1阳性自然杀伤T细胞(NKT)鉴定为GCPM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的关键效应细胞。KLRD1阳性NKT具有T细胞和NK细胞的双重表型,高表达与抗原识别和细胞毒性相关的基因(如CD16和KLRD1)。分析表明,与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的GCPM患者相比,KLRD1阳性NKT在反应较好的患者GCPM肿瘤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大量扩增。这意味着NKT细胞可能是GCPM中发挥肿瘤杀伤的主要细胞类型,为开发嵌合抗原受体-NKT(CAR-NKT)疗法应用于GCPM治疗提供了基础。

研究者发现,在GCPM中,组织驻留巨噬细胞更倾向于分化为促肿瘤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SPP1阳性TAM),高表达TREM2、HAVCR2等免疫抑制分子,通过SPP1-CD44轴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相互作用,抑制其抗肿瘤活性。而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更倾向于分化为抗肿瘤表型巨噬细胞。

GCPM中的成纤维细胞亚群组成与原发性胃癌也有所不同。在GCPM中,基质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mCAF)显著富集,高表达THBS2、IGF1等促肿瘤因子,而促炎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iCAF)减少。在对免疫抑制剂治疗耐药的患者中,THBS2阳性mCAF比例更高,而且研究团队还基于TCGA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水平的THBS2阳性CAF与GCPM患者较低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

巨噬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C3-C3AR1信号通路连接,共同构成GCPM特有的基质细胞-髓系细胞生态位。研究表明,GCPM中的mCAF通过分泌补体C3,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上的受体(C3AR1)结合将其招募过来,合力打造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

荷瘤小鼠实验结果显示,C3AR拮抗剂SB290157单独治疗即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浸润,增加肿瘤浸润CD8+ T细胞数量,改善肿瘤微环境。C3AR拮抗剂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时,比PD-1抑制剂单独治疗表现出更强的肿瘤抑制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C3-C3AR1信号通路如何构建GCPM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构成免疫治疗耐药性,并表明靶向干预C3-C3AR1通路可能为免疫抑制剂治疗耐药的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编译 王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