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67-368期(完成)-1.jpg

针对后续发生的皮肤恶性肿瘤 患者咨询和移植后皮肤病学监测均需个性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22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Broman等报告,皮肤恶性肿瘤的高风险和恶性肿瘤特有的风险因素提示需要个性化的患者咨询和移植后皮肤病学监测。(JAMA Dermatol. 2024年12月18日在线版)

皮肤恶性肿瘤是血液或骨髓移植(BMT)后最常见的后续发生肿瘤,但缺乏对幸存者的全面评估。为了利用BMT幸存者研究(BMTSS)确定后续发生皮肤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1974~2014年在希望之城、明尼苏达大学或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接受移植且存活≥2年的患者,以及同胞(作为对照队列)。两队列都完成了BMTSS调查,其中包括人口统计学、BMT前和BMT相关的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和移植后免疫抑制。主要观察指标为BMT后发生的皮肤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和黑色素瘤。研究者使用比例亚分布风害模型来评估暴露与后续发生肿瘤的相关性,具体指标包括亚分布风险比(sHR)和95%置信区间(95%CI)。

结果显示:纳入3880例BMT幸存者,BMT时的中位年龄为44.0岁(0~78.0)岁;其中男性2165例(55.8%);黑人190例(4.9%),西班牙裔468例(12.1%),非西班牙裔白人2897例(74.7%),其他种族和多种族325例(8.4%);中位随访9.5年(2.0~46.0年),605例发生了778例次不同类型的皮肤肿瘤,其中321例次为BCC,231例次为SCC,78例次为黑色素瘤,148例次为未知类型皮肤肿瘤。

任何皮肤恶性肿瘤的30年累计发病率为27.4%(BCC为18.0%,SCC为9.8%,黑色素瘤为3.7%)。BMT幸存者对比同胞,70年BCC、SCC和黑色素瘤的累计概率显著增高,分别为18.1% vs. 8.2%、14.7% vs. 4.2%、4.2% vs. 2.4%。

BMT幸存者中,后续发生皮肤恶性肿瘤的风险因素包括:BMT时年龄≥50岁(BCC:sHR=1.76,95%CI 1.36~2.29;SCC:sHR=3.37,95%CI 2.41~4.72)、男性(BCC:sHR=1.39,95%CI 1.10~1.75;SCC:sHR=1.85,95%CI 1.39~2.45)、BMT前有单克隆抗体暴露史(BCC:sHR=1.71,95%CI 1.27~2.31),对比自体移植的同种异体BMT合并cGVHD(BCC:sHR=1.48,95%CI 1.06~2.08;SCC:sHR=2.61,95%CI 1.68~4.04),BMT后免疫抑制(BCC:sHR=1.63,95%CI 1.24~2.14;SCC:sHR=1.48,95%CI 1.09~2.02;黑色素瘤:sHR=1.90,95%CI 1.16~3.12),对比明尼苏达大学在希望之城接受移植(BCC:sHR=3.55,95%CI 2.58~4.89;SCC:sHR=3.57,95%CI 2.34~5.47)或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接受移植(BCC:sHR=2.35,95%CI 1.35~4.23;SCC:sHR=2.63,95%CI 1.36~5.08)。

非西班牙裔白人以外的种族/民族因素对BCC(黑人:无病例;西班牙裔:sHR=0.27,95%CI 0.16~0.44;其他种族和多种族:sHR=0.26,95%CI 0.14~0.50)和SCC(黑人:sHR=0.17,95%CI 0.04~0.67;西班牙裔:sHR=0.28,95%CI 0.16~0.50;其他种族和多种族:sHR=0.13,95%CI 0.05~0.37)均有保护作用。在50岁以下BMT的人群中,全身照射与BCC风险相关(sHR=1.92,95%CI 1.27~2.92)。 (编译 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