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结肠镜监测可降低IBD患者患癌及死亡风险

作者:方紫凌 熊建萍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15

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年会上,美国麻省理工总医院的Anathakrishnan提出:结肠镜检查能降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癌症风险和死亡率。(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年会,摘要号9)

研究者们提出,结肠癌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13年有150 000新增确诊病例,约有50 000人死于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是结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指南推荐,患者在确诊为IBD后的8~10年内应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此后的监测间隔为2~3年。

研究者回顾性地分析了一项大规模IBD患者的队列研究,该研究入组了6823例IBD患者,其中2764例患者近三年内接受过结肠镜检查。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IBD患者相比于未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1.6% vs 2.7%,P<0.01);

此外,研究者还提出,对后期IBD进展为结肠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近期接受过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比未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其死亡率有明显差异(14% vs 34%,P=0.012,OR=0.34,95% CI =0.12~0.25)。校正年龄、性别、IBD类型及原发性胆囊炎共病因素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下降了35%(OR=0.65);此外,校正医疗服务、炎性负荷及免疫抑制治疗等因素后,优势比基本保持不变。

研究者承认该研究存在其局限性,包括纳入的患者大部分来自于三级医疗中心、结肠镜检查报告及活检次数等信息的缺失,但该队列研究的结果证实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能降低IBD患者的癌症风险及相关的死亡率。

(编译 方紫凌  审校 熊建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熊建萍教授述评:

在美国,由于Anathakrishnan及其团队回顾性地分析了这项大规模IBD患者的队列研究,入组了6823名IBD之较大样本患者,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无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明显下降。因此近年美国政府已开始对50岁以上人群推荐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结肠癌同样也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的主要疾病之一,希望我国政府也能列入到政府行为,进行该项研究并普遍开展结肠镜的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