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结直肠癌原发病灶位置相关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2

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根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可增加最多至七倍的第二恶性肿瘤发生的风险。

来自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Amanda Phipps等报告的研究显示,与一般人群相比,既往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其罹患第二恶性肿瘤的几率增加15%(95% CI 1.13-1.16)。(Cancer. 2013年7月15日在线版)杂志在线发表的

文中指出,如果不考虑原发灶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罹患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几率会有所增加,但如果原发灶位于升结肠,这种风险将会是一般人群的7倍。既往研究提示,有结直肠癌病史的患者罹患第二恶性肿瘤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4倍,而原发肿瘤部位的不同可能会提示风险的差异,原发肿瘤位于升结肠的风险要比位于乙状结肠或者直肠的风险高。

研究者收集了1992~2009年间12个肿瘤检测随访中心的170,159例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的年龄在40~79岁之间,且在确诊结直肠癌之前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时限限定为首次确诊结直肠癌10年之内。共记录14,880例患者的16,697例第二原发恶性肿瘤。最终数据采用标化发病率比(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ios,SIR)进行分析,根据性别、年龄、种族、发病间隔及肿瘤部位(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进行分层分析。绝大部分的最终入组患者都是老年男性白人。

最终结果显示,入组患者罹患第二恶性肿瘤的几率显著增加。在那些第一原发恶性肿瘤位于盲肠、升结肠,横结肠或者降结肠的患者,在剔除第二原发肿瘤为结直肠癌后,其罹患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几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那些第一原发恶性肿瘤部位在直肠的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其罹患非结直肠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几率呈降低趋势(SIR=0.96, 95%CI 0.92-1.00)。

研究者在文中还提到,最常见的非结直肠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部位为小肠,而罹患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几率从2.24倍(直肠)至7.06倍(升结肠)不等。其他部位罹患第二恶性肿瘤的风险亦有不同程度增高(肺14%,膀胱11%,肾42%,胃28%,子宫26%)。

其他亚组分析也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第一原发恶性肿瘤在结肠脾曲的患者罹患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风险为一般人群的3.35倍,经过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随着其与结肠脾曲解剖学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研究者说

研究者认为,上面所提到的这些风险的增加,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一些患者具有家族性肿瘤综合征(例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遗传易感性,或者是第一原发恶性肿瘤的转移被误认为是第二原发有关。除此之外,该研究也支持如下的假说,即第二原发小肠癌、肺癌、胃癌、膀胱癌风险的增加,可能是由于这些部位都是由内胚层起源的原因。

该研究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包括患者个人信息的部分缺失,肿瘤复发被误认为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原发结直肠癌的错误分期,以及那些可确诊的非常见第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较少等。

(编译 邢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