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利塞膦酸钠作用于乳腺癌治疗导致的骨质疏松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0

美国骨质及矿物研究协会(ASBMR)2013年度会议上展示了关于一项历时2年的最新试验数据:口服双磷酸盐利塞膦酸钠能够缓解或改善绝经后女性由于乳腺癌辅助治疗使用AI所导致的骨质流失。(摘要号150)

匹兹堡大学药物研究中心Susan Greenspan报告了该研究,此项试验是检测口服双磷酸盐对于低骨密度而非明显骨质疏松患者的作用效果。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的研究对象涉及了3种不同AI药物使用患者。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临床角度,因为患者经常会换用不同的药物。这项研究表明口服双磷酸盐对于乳腺癌患者和普通人群的治疗效果类似。

“我们欣喜地发现,正如所期望的那样,未服用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女性服用双磷酸盐能够使骨密度获得改善。” Dr. Greenspan说,“而服用AI类药物的患者,实验组的脊柱和股骨颈的骨密度都得到了改善,而安慰剂组的骨密度则有所降低。”

会议主持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Suzanne Jan De Beur评价此项研究“非常出色”,数据也是“引人注目”,为乳腺癌患者预防骨质流失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而静脉使用双磷酸盐在此类患者中更为常用,口服剂型为患者提供了另一选择,因此“看到口服双磷酸盐亦有效,令人非常欣喜”。

服用AI类药物加速骨质流失

Greenspan解释说,由于AI类药物抑制外周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因此会加速骨质流失。

利塞膦酸钠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骨质作用试验Ⅱ(REBBeCA Ⅱ)中,109名平均年龄64.2岁且低骨密度、服用AI的乳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利塞膦酸钠35 mg Qw 2年,对照组则同样方法服用安慰剂。

两组的研究对象每天都补充1200 mg钙剂和800IU维生素D,因此不存在钙剂/维生素D摄入量的区别,同时两组对象也不存在显著的年龄、BMI、原始骨密度(BMD)的差别。

入组的患者中,77%服用阿那曲唑(瑞宁德,阿斯利康),15%服用来曲唑(弗隆,诺华),8%服用依西美坦(阿诺新,辉瑞)。87%的研究对象完成了2年的试验,分别对比1年和2年时两组患者脊柱、全髋关节、股骨颈的BMD,实验组都比对照组有显著增加。试验组显示出2年3.9%(脊柱)、3.2%(全髋关节)的显著差异。

Greenspan说此项改善对于AI治疗相关的骨质流失来讲意义十分重大。“在此年龄段(平均60岁)的女性患者中,每年骨质流失大约1%,但是服用AI的女性骨质每年的流失可达2.6%。”在两组对象中并无显著的副作用差别且患者药物耐受良好。

良好的口服选择

ASCO的临床指南建议考虑乳腺癌患者接受抗再吸收疗法,Greenspan说这项新发现强调出低骨密度女性即使接受乳腺癌治疗的同时可以从双磷酸盐治疗中获益。由于很多女性不愿意注射药物,因此口服双磷酸盐的疗效评估就意义重大了。如果药物存在副作用同时只是一周一次的治疗,那么比起静脉用药时药物在血液中存在且持续更长时间,口服药物则代谢更快。

“AI类药物已经成为乳腺癌的标准辅助治疗之一,但接受AI的患者会导致骨质流失,但我们知道双磷酸盐利塞膦酸钠能够预防而且似乎安全有效。”她总结道。

De Beur说肿瘤科医生经常使用IV代双磷酸盐,诸如比较权威的唑来膦酸,因此“医生要重视骨密度,它可以通过药物获得增长和改善。”鼓励接受AI治疗的患者口服双磷酸盐。

口服剂型的另一优势在于,例如某患者仅仅服用了6个月AI但因为一些原因需要立即停用,那她可以当即也停用双磷酸盐,因为口服双磷酸盐代谢非常快。“我认为此项研究可以驱动临床实践做出一些改变。” 

(编译 刘倩 审校 王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