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药物不能预防放疗相关性腹泻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0

柳氮磺胺吡啶为一种抗炎药物,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就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性肠病,其药用机理为阻止NF-κB及相关的炎性通路。在既往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中,柳氮磺胺吡啶与安慰剂相比显著降低了接受盆腔放疗患者的腹泻发生率(20% VS. 63%,P=0.02),该结果及专家共识促使临床指南中推荐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来预防放疗相关性腹泻。(2013 ASTRO年会)

但今年ASTRO会议由梅奥医学中心Robert C. Miller报告的另一项Ⅲ期临床研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其相应的临床指南可能也需进行修正。该研究由肿瘤临床研究联盟(由3个独立肿瘤合作组组成)的成员单位施行。

该多中心临床研究计划纳入140例准备进行盆腔放疗(放疗总剂量>45 Gy)的患者,入组患者随机至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组或安慰剂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4个月皆一天两次口服相应药物,其主要研究终点为严重腹泻(CTC AE标准)的最大发生率。

放疗期间至放疗结束后6周,患者的腹泻情况将由医疗机构每周进行评估及分级,患者在此期间内需每周完成肠道功能问卷调查,同时在放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再各完成一次。该研究在纳入87例患者后终止,75例患者数据纳入分析。

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0-2级腹泻的发生率为74%(25/35例)及89%(34/38例),≥3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9%及11%(P=0.037),基于该中期分析的结果,数据及安全监察委员会建议该研究终止。

Robert C. Miller 认为:当柳氮磺胺吡啶用于预防放疗相关腹泻时,其并不能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反而可能会增加腹泻的危险,临床指南中关于柳氮磺胺吡啶预防放疗相关腹泻的部分应该重新审议。

在该研究之前,尚无证据证实柳氮磺胺吡啶将对放疗相关性腹泻无效甚至是有害,因此该结果也显示了运用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证实小样本初步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此外他还强调目前还没有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药物用于预防放疗相关性腹泻,虽然有医生在放疗前为患者使用例如益生菌等药物预防腹泻,但其同样未被证实。

来自威斯康星医学院的会议发布会主持人Beth Erickson医师也认为:柳氮磺胺吡啶尚不能作为放疗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使用,目前的替代方案为临床医师依靠饮食干预(特别是低渣饮食)来预防放疗相关性腹泻,及依据患者的症状来处理腹泻。

Miller称尽管一些欧洲临床指南推荐使用柳氮磺胺吡啶预防放疗相关腹泻,但这一做法在美国是不太常见的。在Miller所在单位梅奥医学中心和主持发布会的Erickson教授所在的威斯康星医学院均不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来预防放疗相关腹泻。相反的,放疗期间可以使用特定的饮食调节来预防腹泻的发生,或者腹泻发生后使用一些非处方药如易蒙停或美达施来治疗。

(编译 周麟 费正华 赵如平 审校 马胜林 卢铀)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马胜林教授述评:

亚特兰大研究验证了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放疗相关腹泻的作用,中期结果提示柳氮磺胺吡啶可能增加腹泻发生率,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提示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才更可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目前放疗相关腹泻治疗包括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使用易蒙停等止泻药物,如果症状严重可使用奥曲肽皮下注射或静脉维持治疗。根据现有临床试验依据,不常规推荐柳氮磺胺吡啶预防放疗相关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