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骨转移瘤单次放疗为何未广泛应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0

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临床预后差,缺乏有效治愈手段,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放疗作为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具有毒副作用少等优势,常应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姑息治疗。目前,肿瘤姑息性放疗的剂量分割模式仍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

骨转移瘤常用的分割模式有多次分割放疗与单次放疗,RTOG研究(Hartsell WF, J Natl Cancer Inst, 2005)显示两种放疗模式对于缓解非复杂性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疼痛有着相似的疗效,而单次放疗因费用较低、高效、便捷而有显著的优势。为了评估单次分割放疗是否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Bekelman等回顾性分析了2006-2009年SEER数据库中接受姑息性放疗的305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患者中位年龄78岁。

通过分析医疗保险索赔系统,研究人员确定了骨转移患者放疗进程及放疗次数。研究报告显示:尽管单次放疗具有明显优势,但其在转移性骨肿瘤治疗中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发现接受单次放疗的患者仅为3.3%,而50.3%的患者接受超过10次放疗。在治疗费用方面,两种放疗方式费用相差悬殊。单次放疗患者的平均45天的放疗相关费用比多次分割放疗患者低62%($ 1,873 vs. $4,967, 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单次放疗的患者未调整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多次分割治疗(5.0 个月vs. 11.9 个月,P<0 .001),研究者认为这一生存差异可能源于接受单次放疗的患者大多一般情况较差,预期生存时间短。亚组分析显示,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47)。(JAMA. 2013年10月9日在线版)

Bekelman指出:单次放疗未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很多,包括医生对疾病复发的担忧、再程放疗的顾虑、医疗培训、甚至还有利益因素。然而有证据一再表明,单次放疗无论是在缓解疼痛还是控制肿瘤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单次放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便利。尽管临床中存在需要强度高或者长程放疗的特殊情况,单次分割放疗也应成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案。

转移性骨肿瘤止痛治疗的变革是一项唾手可得的医疗改革,可以作为如何将低价值的医疗服务向高价值医疗服务变革的范例。推动单次分割放疗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十分重要,证明临床医生在引领改革。虽然有10余年的证据支持单次分割放疗是高价值的医疗服务,但本研究发现这些临床证据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赔付制度的改革可能是推动高质量、高价值肿瘤治疗模式的动力。

(编译 吴侃 赵如平 审校 马胜林)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马胜林教授述评:

疼痛性骨转移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提高晚期患者生活质量,体现了姑息治疗的健康理念,是一种兼顾其精神和心灵的健康关怀,而单次放疗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体现。由于部分患者确实需要接受多次分割放疗,笔者建议放疗医生应准确评估骨转移患者病情,合理选用不同放疗模式,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