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甲状腺癌中BRAF突变异常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4

研究者发现BRAF突变是否可以用来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仍然不清楚,因为突变与癌症侵袭性亚型强相关。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Martha A. Zeiger等在对近400例各种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后的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淋巴结转移与下列因素独立相关:BRAF突变(OR=2.37,95%CI 1.41-3.98,P=0.001),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OR=1.62,95%CI 1.01-2.61,P=0.045) ,和甲状腺侵犯周边组织(OR=2.77,95%CI 1.58-4.86,P<0.001 )。

但是,当分析局限于最常见的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排除其他与BRAF突变高度相关的高度侵袭性亚型如滤泡型甲状腺癌后,基因突变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相关无显著性(P=0.244) 。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个同质化的实体,可能会导致独立预测因子,如BRAF状态,以及因变量,包括淋巴结转移之间相关性的误算和/或误解”,研究者写道。

虽然甲状腺乳头状癌通常预后良好,但一旦有淋巴结受累,患者在诊断时的复发风险增加。

是否应当让所有的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后预防性双侧淋巴结清扫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支持者指出一些研究发现,多达80%的患者存在有隐匿性的淋巴结转移;反对者则指出大多数隐匿性微小转移在临床上是不重要的。

“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正确手术方式的争议,要求术前有更准确的风险分层以指导治疗。”研究者说。他们指出, “分子肿瘤学分析”在诊断和预后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激活MAPK通路的BRAF V600E突变,是一个相当大的研究热点。这种突变被证明与其他类型癌症相关,如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但BRAF突变作为甲状腺癌预测指标的证据是相互矛盾的。研究通常有其局限性,如选择偏倚。

因此,要弄清BRAF突变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入组了从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四个三级医疗中心38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

315例患者为经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41例为滤泡型,31例为高细胞型,1例为低分化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超过四分之三是女性,平均年龄为46岁。肿瘤平均直径为1.89厘米,80%具有BRAF V600E突变。

该组的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OR=2.04, 95%CI 1.20-3.48 ,P=0.009)和甲状腺侵犯周边组织(OR=2.20,95%CI 1.18 -4.09,P=0.013 )相关,但与BRAF突变无关。淋巴结转移与年龄不小于45岁有显着的负相关(OR=0.41,95%CI 0.25-0.67, P<0.001) 。

滤泡型亚型组中,淋巴结转移与BRAF基因突变(OR=9.69,95%CI 1.05-89.33, P=0.45)和甲状腺侵犯周边组织(OR=34.04,95%CI 1.4-827.51,P=0.030)强相关。其他亚型,其中包括高侵袭性亚型,如高细胞型,71%的BRAF基因突变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无突变的患者无转移。在这个亚型中进行双变量分析发现,BRAF突变是淋巴结转移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P=0.006)。

研究者指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突变可能与淋巴结转移风险无关。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考虑在不考虑肿瘤组织学类型的情况检测BRAF基因突变。需开展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这项研究的缺点在于少数患者为高侵袭性亚型,研究为回顾性的。(编译 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