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血样、唾样中DNA筛查可发现头颈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8-17

为寻求更好的筛查试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原则证明研究,成功地从93例头颈癌患者的血液和唾液中检出了肿瘤DNA。(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头颈手术科、肿瘤科副教授Nishant Agrawal医生指出:该研究证明,这些癌症的肿瘤DNA完全可以从血液或唾液中检出;研究中,唾液最适于口腔癌的检查,血液较适于喉、下咽和口咽部癌症的检查,但血液和唾液联合检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检出这几个区域的癌症。

Agrawal指出,大多数头颈癌均鲜有先天遗传易感性,而正常细胞中一般不会出现的变异一直以来均是筛查的良好靶标。

在美国,与HPV相关的头颈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Agrawal及其同事检查了患者的血液和唾液样本中是否存在某些促肿瘤形成的、HPV相关的DNA。在世界范围内,非HPV相关癌症中仍以头颈癌占绝大多数,对于这部分癌症,研究者则寻找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包括TP53、PIK3CA、CDKN2A、FBXW7、HRAS及NRAS。

头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饮酒、吸烟(包括咀嚼烟草)及HPV感染。

研究中,93例新发和复发的头颈癌患者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和得克萨斯MD Anderson癌症中心接受治疗,治疗前患者提供了唾液样本,其中47例还提供了血样。该研究对93例患者中的71例(76%)唾液样本,以及47例患者中的41例(87%)血样进行了肿瘤DNA检查。在47例同时提供了唾液和血液样本的患者中,研究者能够从45例(96%)患者的至少一种体液中检出肿瘤DNA。

研究者还评价了肿瘤DNA检查对头颈癌区域病变的检出效能。结果显示,唾液检查在口腔癌的检出方面远优于血液检查。口腔指口内区域,包括嘴唇、舌体前部、面颊及牙龈。口咽和下咽位于咽喉后部。喉部也位于咽喉部,通常指发声部位。唾液检查准确无误地检出了全部46例口腔癌,相较之下,口咽癌则检出了16/34例(47%),喉癌7/10例(70%),下咽癌2/3例(67%)。

Agrawal还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及Ludwig中心的成员,他表示,唾液检查无法有效检出喉后部癌症的一个原因是,通常不会要求患者漱喉。血液检查正确检出了20/22例(91%)口咽癌的肿瘤DNA,6/7例(86%)喉癌以及全部3例下咽癌。总之,血液和唾液检查正确检出了全部的口腔癌、喉癌和下咽癌,以及20/22例(91%)口咽癌。检查的灵敏度为86%~100%,主要取决于癌症部位、分期和HPV状态。他还表示,唾液检查对早期癌症更为灵敏,检出了全部20例癌症,相比之下,血液检查仅正确检出了10例。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对于晚期癌症而言,其情况正相反:血液检查检出的晚期癌症更多(34/37),唾液检查检出较少(51/73)。血液检查也可正确检出HPV相关肿瘤(30/93),多于唾液检查检出数量,原因可能是:HPV相关肿瘤的好发部位在咽喉后部,而口腔冲洗无法触及这一区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mmel癌症中心肿瘤科Clayton校区教授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Ludwig中心主任、研究共同作者Bert Vogelstein医生表示,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更好的、面向一般人群的头颈癌筛查办法,并改善癌症复发疾病患者的监测手段。不过,尚需要在更大样本的患者人群和健康人群中进一步考察肿瘤DNA检测方法,之后才可明确其临床作用。另外,采集唾液的方法和基因检查项目中癌症特异性基因范围的确定也需改进。

Agrawal还指出,假阳性率的数据尚不明确,需在健康人群中开展更多研究予以明确。但他表示,在设计血液分析和唾液分析的办法时已排除了可能产生问题的因素。

据悉,DNA复制多次后进行测序和分析,基因检测便会出现错误结果。曾有研究者使用了一种自行研发的方法,并已经对宫颈液进行了测试,评价其可否检出卵巢癌和宫颈癌。具体而言,使用该方法时会对每次复制的DNA片段附加一段类似于“条码”的基因编码,即14个DNA碱基对的随机组合,用于追溯各复制DNA片段的来源DNA。没有条码的DNA复制可能源自复制过程的缺陷,其变异不予理会。

Agrawal指出,其团队所使用的检查方法若商用则需花费数百美元,而他们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种费用不超过50美元的检查方法,以便医师、牙医都能开具处方。美国每年有超过50 000人发生头颈癌,其筛查均须由医师通过体格检查来完成。疑似病灶采样活检的办法并不理想,因为大部分头颈癌在极早期、可治愈的阶段几乎无法被检出。

(编译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