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154-155全球肿瘤快讯-1.jpg

JCO杂志发表国人阿帕替尼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08

154-155全球肿瘤快讯_页面_27_图像_0001.jpg

秦叔逵教授和李进教授牵头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近期于《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发表,这是一项阿帕替尼用于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部癌患者二线以后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阿帕替尼单药可将中位总生存延长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延长0.8个月,且不良事件可控。(J Clin Oncol. 2016年2月16日在线版)

目前针对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二线治疗失败后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阿帕替尼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的新血管生成。阿帕替尼为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该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由全国32个中心参与,旨在探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化疗难治胃癌/胃食管交界部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高血压——也较为温和、可逆转且对于这类经治的患者来说也是易于管理的,毕竟其在接受的二线及以上化疗过程中,都发生过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或疾病进展。

研究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过两线及以上化疗的转移性胃癌患者,阿帕替尼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这是第一项在Ⅲ期临床阶段显示该药治疗胃癌具有生存获益的研究。

阿帕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基于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于2014年10月批准其用于二线后治疗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部癌。全球范围内,中国胃癌患者几乎占全球胃癌患者总数的一半。

研究于2011年1月~2012年11月自32家中心共入组267例18~70岁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及胃食管交界部腺癌患者,随机每天1次给予 850 mg 阿帕替尼(阿帕替尼组,176例)或安慰剂(对照组,91例)。主要研究终点为 OS 和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阿帕替尼组中位 OS有显著改善(6.5个月vs. 4.7个月,HR=0.709,95%CI 0.537-0.937,P=0.0156);中位 PFS也有显著改善(2.6个月vs. 1.8个月,HR=0.444,95%CI 0.331-0.595,P<0.001)。最终数据分析时共发生83.9%的生存事件,224例患者死亡(阿帕替尼组83.0% vs. 安慰剂组85.7%)。最常见的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及蛋白尿。

该研究与此前的一项Ⅱ期研究的结果相一致,Ⅱ期研究中,阿帕替尼组平均总生存4.8个月,比安慰剂组长2.3个月。研究者指出,目前包括阿帕替尼治疗的数据在内的现有数据显示,抗血管生成策略在胃癌治疗领域是有治疗活性的。尽管目前尚未确定 VEGF 靶向治疗有特别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包括贝伐珠单抗和雷莫芦单抗在内的后线治疗Ⅲ期试验均得到阳性结果,而阿帕替尼似乎是最具有希望的单药治疗药物。

目前仍需要找到具有良好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以确定哪些患者最有可能从血管生成抑制剂方案中获益。一项阿帕替尼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研究显示,高血压及磷酸化 VEGFR-2 高表达是可预测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编译 韩婧 陈玉玲 审校 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