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1.jpg

肿瘤转移就是建立一个“新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9-14

对于许多肿瘤来说,淋巴结代表第一站转移;因此,理解肿瘤转移前淋巴结微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防御肿瘤的克隆性转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近期,Riedel等的研究显示,基质中的一种成分——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FRC)发生了戏剧性的角色转变,是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基础。[Nat. Immunol. 2016,17(9):1118-1127.]

在转移之前,为了明确TDLN内的肿瘤衍生信号是怎样影响基质微环境的,Riedel等证实:与对照组相比,在2个独立的黑色素瘤荷瘤小鼠模型中(B16F10同种异体移植模型,黑色素特有的BRAF V600Eptenlox模型),在转移发生之前引流区淋巴结都明显增大。引流区淋巴结的这种增大实际上是内皮细胞和FRC数量共同增多所致。

通过形成狭窄通道,FRC控制可溶性分子的通过,继而支持淋巴结行使功能。Riedel等发现,TDLN内FRC的增殖与FRC的网络结构改变相关,结构改变包括分支的减少和管道直径变大(使阻力减小),以便使肿瘤促进信号更大限度地覆盖在淋巴结内,以利于肿瘤的“定居”。

为了评估TDLN内微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导致FRC的适应性改变,在淋巴结接触肿瘤暴露因素的早期和晚期阶段,Riedel等的全基因组转录技术分析显示,TDLN中FRC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早期阶段,FRC表现为离散状态,在晚期阶段表现为中间状态。对TDLN中FRC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基质细胞能调节激活标志(如S100a4)的表达。Riedel等认为,这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过度表达相关,因为CAF通常出现在肿瘤微环境的初始阶段。

在维持淋巴结内稳态方面,FRC的另一个作用是分泌大量的物质来诱导和维持淋巴细胞的存活。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通过多种途径抑制TDLN中的FRC,下调这些细胞中的Ccl21和白介素7。与FRC相关的变化一致,免疫细胞的数量及非典型“定居”也发生了变化。

这项研究强调,原发肿瘤在一开始就发出信号,使淋巴结成为未来转移“定居”的位点,并且认为肿瘤衍生信号可以改变淋巴结的基质微环境,潜在地抑制免疫应答,建立了一个亲瘤性的微环境。

(编译 韩晶 审校 王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