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二、三线治疗EGFR野生型NSCLC 厄洛替尼、卡博替尼或两药联合的对比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5

美国斯坦福大学癌症研究所Joel W Neal等报告,在EGFR野生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后线治疗中,卡博替尼(Cabozantinib)或者与厄洛替尼联合用药优于单药厄洛替尼,不良反应可控。以卡博替尼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这一群体患者中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Lancet Oncol. 2016年11月4日在线版)

厄洛替尼主要应用于EGFR突变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卡博替尼是一种多靶点的小分子TKI,可针对MET、VEGFR、RET、ROS1和AXL位点。为了对比卡博替尼单药、卡博替尼联合厄洛替尼与单药厄洛替尼在EGFR野生型NSCLC患者中的疗效差异,该随机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ECOG-ACRIN 1512)在美国的37家研究机构中开展。

入组患者为EGFR野生型的非鳞NSCLC,曾接受过一线或二线治疗。根据患者ECOG PS评分及前期治疗分层,随机分配到厄洛替尼组(150mg/d)、卡博替尼组(60mg/d)或者厄洛替尼(150mg/d)联合卡博替尼组(40mg/d)。每8周进行评估。当疾病进展时,单药治疗组患者可随机选择交叉到联合治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

结果显示,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厄洛替尼组入组42例患者,卡博替尼组40例,联合组43例,共有111例患者(89%)达到了主要终点。与单药厄洛替尼组比较,单药卡博替尼组与联合组中位PFS明显延长(1.8个月 vs4.3个月 vs 4.7个月,P=0.0003)。

厄洛替尼组、卡博替尼组以及联合组患者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为腹泻(8% vs 8% vs 28%),高血压(0 vs 25% vs 3%),乏力(13% vs 15% vs 15%),口腔黏膜炎(0 vs 10% vs 3%)以及血栓事件(0 vs 8% vs 5%)。卡博替尼组有一例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联合用药组有一例患者死于肺炎,可能与药物相关。

(编译 陈玲娟 审校 伍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