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乳腺癌治疗 G-CSF能低~中度预防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5

来自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健康中心的首席研究者Abiy Agiro的一项研究证实,接受三种常用方案作为首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于防治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低度至中度的获益。(J Clin Oncol. 2016, 34: 3872-3879.)

其中多西他赛联合环磷酰胺(TC)、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和曲妥珠单抗(TCH)这两种方案可导致中度风险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常规剂量AC方案)被认为可导致低度风险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研究结果

该研究从美国的14个商业健康计划数据库中筛选出8 745例、≥18岁的转移性及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2008~2013年接受了三种常见方案化疗(TC、TCH或AC方案)。研究评估了所有患者在化疗后21天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其相关住院治疗的风险。

研究显示,在AC方案组,接受G-CSF支持治疗的患者较其他两种方案组都少,接受G-CSF支持治疗者较未接受G-CSF治疗者的住院风险略低(4.7% vs 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OR=1.21,P=0.43)。在TC及TCH方案组,接受G-CSF支持治疗患者的住院风险均显著低于未接受G-CSF治疗者(TC组,2.0% vs 7.1%,AOR=0.29,P<0.001;TCH,1.3% vs 7.1%,AOR=0.19,P<0.001)。同样,在TC及TCH方案组,G-CSF支持治疗与显著减少的粒细胞减少相关(TC组,AOR=0.29,P<0.001;TCH组,AOR=0.19,P<0.001),但在AC方案组,二者无相关性(AOR=1.21,P=0.43)。

虽然在TC及TCH方案组,G-CSF的作用是明确的,但整体的获益仍不明确。综合所有方案组的数据分析显示,每避免1例粒细胞减少患者住院,就需要对48例患者进行G-CSF支持治疗。第一周期的治疗费用预计为209 184美元,而且在后续的化疗周期中花费还可能升高。

研究还发现,患者年龄≥65岁与住院风险增加有关。在TC及TCH方案组,无合并症与住院风险降低有关;但在AC方案组,二者无相关性。

研究者表示,对于绝大多数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住院治疗的风险比预想的要低,即使未接受G-CSF支持治疗的患者也同样如此。

在接受常规剂量AC方案治疗者中,半数以上的患者接受了G-CSF治疗,但并没有多少获益。而与住院治疗最为密切的影响因子为年龄。

应用G-CSF存在的问题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建议肿瘤医生选择性地应用G-CSF支持治疗,推荐在高风险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20%)的患者中使用G-CSF。虽然G-CSF可以有效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但其应用会影响治疗的进行,因为G-CSF的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骨骼、肌肉酸痛以及增加医疗花费。

虽然指南没有明确G-CSF的应用而且其在某些方案中的获益难以确定,许多医生仍在进行G-CSF支持治疗。原因之一是因为循证医学证据尚未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是在大多数中度风险方案中进行G-CSF支持治疗的获益并不明确。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医学中心乳腺癌项目组的主任Dawn Hershman认为临床医生高估了粒细胞减少及其相关住院的风险,从而积极地给予G-CSF支持治疗来避免患者的此类住院。未来更多的研究结果及更好的风险预测评估将有助于控制G-CSF在低风险方案中的应用。

(编译 陈鹏 审校 王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