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伴NPM1突变的AML 诱导后MRD可预测异基因移植受益情况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5

法国圣路易斯大学附属医院青少年血液肿瘤科Nicolas Boissel等报告,诱导治疗后,早期外周血NPM1突变微小残留病(MRD)对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而言有显著的预后价值,且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异常无关。外周血NPM1突变MRD可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指征的预测因素。(J Clin Oncol. 2016年11月14日在线版)

为评价了18~60岁AML患者诱导治疗后NPM1突变MRD对预后的影响,探讨NPM1突变微小残留病是否可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获益的预测因素,法国白血病协作组ALFA-0702研究共入组229例NPM1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152例患者在首次缓解时进行了MRD评估。按照欧洲白血病网(ELN)分类,预后不良AML患者在第一次缓解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结果显示,在诱导治疗后,外周血NPM1突变MRD下降幅度没有达到4个对数级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明显升高(SHR=5.83,P<0.001),总生存期(OS)缩短(HR=10.99,P<0.001)。

多因素分析显示,异常染色体核型、存在FLT3-ITD、外周血MRD下降<4个对数级与复发率升高和OS缩短显著相关。在伴有FLT3-ITD的亚组患者中,仅年龄、白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MRD下降<4个对数级与预后显著相关,而FLT3-ITD等位基因比例与预后无关。

在被ELN分类评估为预后不良的AML患者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显著改善外周血MRD下降<4个对数级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OS,而外周血MRD下降>4个对数级的患者则无明显获益,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和外周血MRD反应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DFS,P=0.024;OS,P=0.027)。

(编译 王婷 审校 常乃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