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001.jpg

美国2017年癌症统计数据发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25

美国癌症协会近日在《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将出现新发癌症病例1 688 780例,癌症死亡病例600 920例。1991年至2014年的20年,美国癌症死亡率总体下降25%,相当于减少了2 143 200例癌症死亡病例。

发病率数据及趋势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位居美国死因的第二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新发病例1688780例,意味着每天新增4600例癌症患者。

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占男性所有癌的42%,每5例新发病例中就有1例是前列腺癌;女性前3种最常见肿瘤分别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三种癌占所有新发病例的一半,乳腺癌占所有新发病例的30%。

发病率趋势反映癌症危险因素和临床实践的改变,如筛查等。如由于PSA筛查的广泛应用,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近年由于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不推荐常规PSA筛查,前列腺癌发病率2010~2013年每年降低10%以上。加之男性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持续下降,男性癌症总体发病率过去十年以每年降低2%左右的速度下降。女性癌症发病率从1987年以来保持稳定,肺癌和结直肠癌发病率的下降被乳腺癌、子宫体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发病率的攀升抵消了。

死亡率数据及趋势

2017年将有600 920例癌症死亡病例,每天死亡1650例。男性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女性 分别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这四种最常见肿瘤占所有癌症死亡的46%,其中超过1/4(26%)是死于肺癌。

上世纪大部分时间,所有癌死亡率都是在攀升的(主要是吸烟盛行带来的肺癌死亡的快速攀升),从90年代早期开始每年下降1.5%,从1991年的峰值215.1/10万人年降低了25%,降到2014年的161.2/10万人年,意味着减少了约2 143 200例癌症死亡病例。男性降低(31%)较女性(21%)更为显著。

过去20年癌症死亡率的这一降低,主要得益于吸烟的持续减少和早诊早治的进步,四种常见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有显著降低,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90年至2014年降低43%,女性2002年至2014年降低17%,这主要是人们对吸烟危害认识的加深和控烟运动的推行。不过尽管如此,在很多美国南部的州,2014年仍有40%的男性癌症死亡是吸烟所致。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从1989年到2014年降低38%,男性前列腺癌死亡率从1993年到2014年降低51%,结直肠癌死亡率从1976年到2014年降低51%。虽然4种常见肿瘤死亡率都有降低趋势,但肝癌死亡率从2010年到2014年每年升高约3%,子宫体癌每年升高约2%。男性胰腺癌死亡率每年持续攀升0.3%。

2014年美国2 626 418例死亡病例中,23%是死于肿瘤。总体而言,癌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美国第二大死因。在22个州和西班牙裔及亚裔人群中,癌症是第一大死因。不同年龄组分析发现,在年龄40~79岁女性和45~79岁男性人群中,癌症是第一大死因。

位居癌症死因前列的有脑部肿瘤、白血病、4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和40岁以上肺癌。年龄40~59岁女性人群中,2013年,肺癌超过乳腺癌成为最常见癌症死因。宫颈癌是年龄20~39岁女性人群第二大癌症死因,提示需要增加这一年龄组人群筛查和对HPV疫苗接种的接受度。

生存率数据及趋势

过去30年,美国白种人群中所有肿瘤5年生存率总体升高了20个百分点,黑人升高了24个百分点。男性和女性生存率升高程度类似,不过不同年龄组来看,50~64岁人群生存率升高较65岁以上人群更为显著。

血液系统肿瘤生存率提高最显著,得益于治疗方案的改进包括新的靶向药物的出现。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生存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诊断患者的41%,提高到了2006~2012年诊断患者的71%,慢性髓性白血病从22%提高到了66%。多数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期寿命接近常人,尤其是那些诊断时年龄在65岁以下的患者。

虽然多数肿瘤生存率都在稳步攀升,肺癌和胰腺癌生存率仍踯躅不前,目前5年生存率分别为18%和8%。超过半数的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4%和3%。有了低剂量螺旋CT筛查后,肺癌的早诊可能会有所改观。吸烟超过30包年的当前吸烟者和曾吸烟者人群中,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相关死亡率。不过,2010年870万符合筛查条件的美国人群中,只有2%~4%的实际接受了CT筛查。

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分析

终生诊断浸润性癌的风险,男性略高于女性(40.8% vs. 37.5%),这一差异可能来自于环境因素暴露、内源性激素等方面。

总体而言,男性癌症发病率比女性高20%,死亡率高40%。死亡率差异反映了癌症发病分布的差异,如死亡率较高的肝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不过性别差异随癌症不同而不同,性别差异最大的肿瘤包括食管癌、喉癌、膀胱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4倍,女性肛门癌、胆囊癌和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女性是男性的3倍(21万人年vs. 7/10万人年)。黑色素瘤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60%,死亡率是女性两倍。过去十年,女性总体癌症发病率保持稳定,男性约每年下降2%,癌症死亡率均每年降低1.5%左右。

得益于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PPACA),癌症死亡率的人种差异继续减小。不过尽管总体癌症死亡率有显著下降,有些癌(如肝癌、子宫体癌)死亡率还是急剧攀升的,这两种癌都与肥胖有较强的相关性。

研究者指出,要抗击癌症,需要继续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推动癌症检出和治疗上的进步。另外,需要进一步设法提高人们的防癌意识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美国癌症协会每年都会预测美国当年新发癌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数,评估近些年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变化趋势。发病率数据从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全国癌症注册数据库、北美癌症登记中心协会数据获得,死亡率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最新统计的发病率数据是2013年的,死亡率数据是2014年的。

孙燕院士权威解读:

喜读2017年CA杂志这篇文章充满正能量,特别推荐给大家参考。由美国癌症协会(ACS)主办的《CA-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是一本给一般临床医师业内科普的小杂志。由于他们每年第一期刊登美国肿瘤统计资料,竟然成为SCI影响因子达到140~150超过全球四大医学期刊受到全球关注的刊物。《全球肿瘤快讯》自创刊以来,我们也及时报道他们的统计文章,以供大家及时参考。

今年的这篇报道说明美国常见肿瘤除了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以外,多数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下降,特别是死亡率。男性肺癌1990~2014年间死亡率下降 43%,女性 2002~2014年间死亡率下降 17%;女性乳腺癌1989~2014年间死亡率下降38%;大肠癌男女 1976~2014年间死亡率 下降 51%;男性前列腺癌1993~2014 年间死亡率下降 51%。同时他们还仔细分析了2006~2012年间各种肿瘤发现时的病期对预后的影响:诊断时有远处转移的病人女性乳腺癌为6%,大肠癌为21%,食管癌为38%,肾癌为16%,肝胆癌为18%,肺癌为57%,黑色素瘤为4%,NHL为50%,口咽癌为18%,卵巢癌为60%,胰腺癌为52%,前列腺癌为4%,泌尿系统癌为4%,子宫颈癌为14%,宫体癌为8%。而5年生存率女性乳腺癌90%,大肠癌为65%,食管癌为18%,肾癌为74%,肝胆癌为18%,肺癌为18%,黑色素瘤为92%,NHL为71%,口咽癌为64%,卵巢癌为46%,胰腺癌为8%,前列腺癌为99%,膀胱癌为78%,子宫颈癌为68%,宫体癌为82%。虽然各种常见肿瘤的治愈率有一定差别,但总体来说显示“三早”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2016年初CA杂志也发表了“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资料。说明我国在2000~2011年间多数常见肿瘤死亡率处于平台期,有的还有下降趋势。上世纪50年代末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曾经提出豪迈的口号:“让高血压低头,让肿瘤让路”。我是一个在临床肿瘤学领域内耕耘半个多世纪能背诵“老三篇”的乐观主义者。知道在平台期以后就要和美国一样进入下降期。2016年党和政府加大了治理环境的力度,包括控烟和注意控制肥胖;通过了大病保险和进一步医疗改革以及推广健康体检等;我们在精准医学靶向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进步,多靶点TKI安罗替尼治疗软组织肉瘤、EGFR-TKI耐药病人应用艾维替尼和奥希替尼治疗晚期EGFRT790M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结果均在国际会议报道,获得好评。我国在制服肿瘤的路上也在不断进步(请参考我们在《科技导报》和CSCO-医学论坛报评出的2016年重要进展)。所以本文特别让我们鼓舞。我们“让百姓少得癌,让癌症死亡率迅速下降” 的中国梦,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一定会实现。

孙燕院士寄语:2016年科技创新及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到在“十二五”期间我们有两个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阿帕替尼和西达本胺)进入市场。“十三五”我们就一定要有更多的新药通过临床验证走出来。所以我们的任务既光荣又艰辛,需要大家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全国同道的努力和开展大协作,安罗替尼、艾维替尼和奥希替尼都已经取得骄人的初步成果。普那布林是我们第一个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由中美澳三国同时开展的Ⅲ期多中心临床试验。我期待同道们共同努力在2017年高质量迅速完成我们的入组任务,争取成为“十三五”的重要创新成果之一。不辜负时代和党中央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