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1.jpg

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03

本届ASCO年会收录了选择性抗VEGFR-2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阿帕替尼在国内晚期乳腺癌的Ⅱ期研究结果表明其单药PFS可达3~4个月,本研究针对其联合不同化疗药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进行了观察性研究。结果提示总体临床获益率达52%,且与阿帕替尼相关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另一项阿帕替尼联合口服长春瑞滨的全口服治疗方案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Ⅱ期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次会议进行了研究设计的报道,旨在探索阿帕替尼联合口服化疗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已入组20例患者,其中可评估患者16例,且总体安全性及耐受性较好。

大会另报道了两项有关贝伐珠单抗的研究。一项是对法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COMET中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药物遗传学再分析,表明VEGFR1 319A等位基因和VEGFA-1498T等位基因可预测临床结局;且VEGFA-2578和VEGFR2 1416是OS的显著预测因素。该研究证实,应用易实施、价格低廉的基因型测试可鉴别出贝伐珠单抗在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预测因子。

另一项研究是对内分泌治疗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LEA(GEICAM/2006-11_GBG51)和GALGB 40503研究的汇总分析,证实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提高了PFS,但未改善OS。

上述相关研究提示,对于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不仅可以增加化疗的疗效,还有可能通过联合治疗增加其他药物的疗效如内分泌治疗。同时通过寻找可能的疗效预测标志物进而找出治疗敏感人群,已经成为辅助治疗选择的研究热点,通过筛选潜在获益人群,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优化治疗效果,同时也可避免患者承受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总结

晚期乳腺癌的探索仍在继续,精准医疗指导之下的靶向治疗正在以不同形式贯穿于探索始终。免疫治疗、细胞周期抑制治疗等有别于传统治疗手段的新型靶向治疗方法在各个分子亚型中都逐渐崭露头角;抗HER2靶向治疗这一针对癌基因的治疗典范仍在抗多重靶点的治疗以及探索联合用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抗血管生成治疗尽管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探索中屡战屡败,但目前在研的新型小分子药物不管是单药还是联合化疗均已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探索相关疗效预测的标志物更使得治疗方案的高效应用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