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未行EFGR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厄洛替尼二线或三线治疗无PFS或OS获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18

日本研究者Kawaguchi等报告的研究显示,在未行EGFR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厄洛替尼二线或三线治疗,无PFS或OS优势,。尽管如此,在EGFR野生型的患者,多西他赛组在PFS及有效率上高于厄洛替尼,OS两组未见明显差异。(J Clin Oncol. 2014年5月14日在线)

这是一项开放性的试验,在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之间,301名IIIb期或IV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既往有过1次或2次的化疗,有可评估的或可测量的病灶,ECOG评分在0-2分之间,他们被随机分配到厄洛替尼和多西他赛组,其中厄洛替尼组有150名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毫克,日一次口服。其中,109名(73%)患者EGFR基因检测为野生型多西他赛组151名患者,多西他赛60mg/m2,每3周一次静脉滴注,其中90名(60%)患者EGFR基因检测为野生型。主要终点是PFS。后续进行的三线治疗,在厄洛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分别为19%和14%。

厄洛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在年龄上大致平衡(中位年龄在68和67岁),男性两组分别为72%vs71%,IV期患者两组分别的80%vs81%,ECOG评分为0分的,两组分别为:51%vs52%;ECOG评分为1分的,两组分别为45%vs44%。从不吸烟的,两组分别为26%vs25%,腺癌的两组分别为69%vs68%,一线治疗应用双药含铂的分别为94% vs 93%,二线治疗应用双药含铂的分别为13% vs 6%。

未检测EGFR的人群结果

中位PFS在厄洛替尼组2.0个月,在多西他赛组3.2个月(HR=1.22 P=0.09)。中位随访8.9个月以后,疾病进展或死亡的在厄洛替尼组的发生率为94%,在多西他赛组发生率为91.4%。中位OS为14.8个月vs12.2个月(HR=0.91 P=0.53)。有效率为17%vs17.9%(P=0.88)。亚组分析PFS显示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除了组织学为腺癌患者(HR=1.6 P=0.03 所有的危险均有力于多西他赛组)。

EGFR状况的结果

在治疗和EGFR状况之间,对于PFS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于OS无影响。在EGFR野生型的肿瘤患者中,厄洛替尼组的PFS是1.3个月,多西他赛组的PFS是2.9个月(HR=1.57 P<0.01)。中位OS在厄洛替尼组是9.0个月,在多西他赛组是10.1个月(P=0.91)。有效率在厄洛替尼组是5.6%,在多西他赛组是20.0%(P<0.01)。EGFR突变的患者中,厄洛替尼组PFS为9.3个月,多西他赛组7.0个月(HR=0.82 95%CI=0.43-1.53)。厄洛替尼组OS没有得到,多西他赛组的OS为27.8个月(HR=0.38 95%CI=0.10-1.10)。

在厄洛替尼组的包括多西他赛的后续治疗为42%,其他药物的后续治疗为31%。在多西他赛组的包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后续治疗为38%,其他药物的后续为28%。在未进行EGFR基因检测的患者中,两组之间得到的后续治疗的患者中,OS无显著差异(HR=0.96 P=0.8)。

在任何组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厄洛替尼相关性皮疹皮疹(93%),疲乏(71%),恶心(50%),多西他赛相关性血液学毒性。多西他赛组毒性更为普遍所用的 P<0.01,与厄洛替尼相比,3或4度白细胞减少症分别为64% vs 1%, 3或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80 % vs 1%,3或4度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15% vs 0%。2名应用厄洛替尼的患者死于间质性肺病,1名应用多西他赛的患者死于感染。

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本研究显示在未行EGFR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中,对比多西他赛和厄洛替尼,在PFS和OS上无显著差异。尽管如此,在EGFR野生型的患者,多西他赛组在PFS及有效率上高于厄洛替尼,OS两组未见明显差异。

(编译 杨春娇 审校 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