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1.jpg

一线治疗晚期NSCLC 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或为新选择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2-25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的韩宝惠教授和储天晴教授报告,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策略。不同病理类型、PD-L及TMB水平和转移状态的患者均可以从这一治疗策略中获益。

为了评估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该项单中心、开放标签的Ⅰb期临床研究于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纳入18~75周岁、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确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信迪利单抗(200 mg固定剂量,每3周一次)联合安罗替尼(12 mg,用两周停一周)。

在首先入组的10例患者中评估其安全性,若这10例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或≥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超过7天),安罗替尼剂量将下调至10 mg或8 mg。治疗持续进行,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或患者撤销知情同意。

患者不携带驱动基因突变,ECOG PS评分0~1分。混合性小细胞肺癌、有症状的脑转移、有空洞的肺鳞癌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均不允许入组。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及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探索性分析研究了PD-L1表达水平及TMB与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共计24例患者入组,其中22例接受至少一个剂量的研究药物治疗,可纳入疗效及安全性分析;2例因无可测量病灶被排除。基线时95.5%患者的ECOG PS评分为1分且为男性,59.1%有远处转移病灶,分别有54.5%和40.1%的患者为鳞癌及腺癌,分别有4例和2例有脑转移和肝转移。59.1%为PD-L1高表达,31.8%为TMB-High。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15.8个月,至数据分析时,9例仍接受研究药物治疗。22例的ORR为72.7%,DCR为100%,至疾病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6个月,DOR未达到。

腺癌和鳞癌患者的ORR分别为88.9%和58.3%。ⅢB~C期和Ⅳ期患者的ORR分别为66.7%和76.9%。PD-L1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ORR分别为69.2%和75%。TMB-High和TMB-Low患者的ORR分别为85.7%和63.6%。3例基线脑转移者全身评估为部分缓解(PR),颅内评估为完全缓解(CR)。2例PR者的缓解持续,1例PR者在治疗6.7个月后原发病灶进展。至数据分析时,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均未出现新发脑转移病灶。

9例有PFS事件。12个月PFS率为71.4%,中位PFS为15个月。鳞癌和腺癌患者的12个月PFS率分别为72.7%和66.7%,中位PFS分别为13个月和未达到。ⅢB~C期和Ⅳ期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5个月和14个月。PD-L1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未达到和14个月,12个月PFS率分别为76.9%和62.5%。TMB-High者无疾病进展,而TMB-Low者12个月PFS率为60%。

目前有3例死亡,中位OS尚未成熟,12个月OS率为95.5%。在首先入组的10例患者中,未见≥2级不良反应,因此后续患者安罗替尼剂量均为12 mg;在全组患者中安罗替尼减量率为22.7%,1例停用安罗替尼,1例停用信迪利单抗治疗,1例停用两药。最常见的血管靶向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为出血(59.1%)、高血压(31.8%)和蛋白尿(18.2%),未见≥3级出血事件。鳞癌及腺癌患者任何级别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6.7%和55.6%。

最常见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甲状腺功能减低(50%)、免疫相关性肺炎(13.6%)、免疫性肌炎(4.5%)和肾上腺功能减退(4.5%)。未见4级不良反应,但有1例5级不良事件(推测死亡与免疫相关性肺炎不相关)。

(编译 陈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