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第五个TYP(1990~1992)血清诊断胃癌获得成功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2

不论是诊断或普查胃癌以血清方法最好,不仅没有痛苦,且可在短时内进行大规模人群普查,花费也低。但是,现有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检出胃癌多不超过40%,将有60%左右的患者出现漏诊。主要原因是,胃这个器官不像肝和肺,有了抗原会全部入血,胃癌产生的抗原95%以上直接分泌入胃腔并随粪排出。检测粪中抗原因大量杂质污染假阳性率很高。胃的抗原入血极少(5%以下),加之早期胃癌分泌量很低,再经人体全身血液4000 mL的稀释,浓度更是低下。如何把这样少的抗原检查出来,确属难题。当时常用的IFEIA甚至RIA方法都难以把这种痕量抗原检测出来。为此,我们想到了PCR技术。这种技术灵敏度极高,发明人因此得了诺贝尔奖。遗憾的是PCR只能用来检测核酸,不能用于检测糖蛋白、糖脂类抗原。我们的抗原恰属后两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抗体上加上一段核酸,并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我们称之为免疫PCR技术,免疫代表抗体,可与抗原特异结合,PCR用作扩增放大。好比有个人在前方走看不见,给他打上雨伞就看见了,如果打上卖冰棒老太太用的巨大太阳伞那更一目了然。我们以此原理,通过数百次实验,首先构建了抗体与核酸的嵌和体分子,用其创建了“胃癌血清免疫PCR药盒”。该法检测血清诊断胃癌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有很强的特异性,获得国家专利、国家新药证书及国家发明奖。结合胃镜活检、免疫组化,用到胃癌高发现场预警癌前病变、癌变效果显著。同样是癌前病变,阳性者发生癌变的几率是阴性对照组的33倍,而且预警时间可能提前5年。

单加荧光抗体反应,然后放到荧光镜下一看便一目了然。由此明显提高了诊断水平,使很多病例得到了及时确诊。当然这个技术也需注意,例有一29岁妇女,结婚3个月,腹痛,右下腹包块,腹水穿刺为血性,其中有大量细胞MG7Ag染色阳性,拟诊为肿瘤,立即手术,结果是宫外孕。原因是胚胎细胞与癌细胞一样,常为肿瘤抗原阳性。因此,当对育龄期妇女获阳性结果时一定要问妇科情况后再发报告以免误诊。③胃癌细胞的体内追踪。临床上对有些患者高度怀疑肿瘤,有的血清标志物已很高,但就是不知道癌发生在哪里。有的人得了胃癌但不知已否转移,或不知已转移到哪里。我们发明了放射免疫显像技术,即将MG7Ag的单抗标记同位素,从患者静脉注入,标记抗体经血液循环全身,发现癌细胞就与之结合,多余的从肾脏排出,然后对全身进行特殊照相,就可发现癌症或其转移灶。此方法可查出70%以上的胃癌,对于年高体弱或有严重心肺疾病不宜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尤为适用。当然这项技术有放射线照射和污染的缺点。上述结果当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述三种方法具有原创性,且有重要价值。遗憾的是都是侵入性诊断,必须取得患者的组织或细胞,不仅接受有一定痛苦,日完成量也不大。能否采用体液或血清检测MG7Ag来诊断胃癌呢?


BK'; "P�%/��� n style="mso-spacerun:'yes'; color:rgb(0,0,0); font-size:12px; font-family:'方正报宋_GBK'; " >,既然有这么高的百分比,可能就不能称其为感染了,它应该是胃内的常居菌,就跟肠菌一样,是人类的朋友,只是在某些条件下成为条件致病菌。再说要将这些人的Hp全部根除,恐怕再大的GDP也难支付。而且近期发现,Hp根除者下半部胃的肿瘤减少不显著,上半部胃的肿瘤反倒多起来了。总而言之,胃癌的病因至今未搞清楚。


病因不明,预防不能有的放矢,只有靠早诊来改善预后,因为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遗憾的是早期胃癌多无特殊症状,有的根本无症状,待到就医时多届晚期。因此,多数医院早诊率不到5%,早诊率低有时是医师做胃镜的诊断水平,但绝大多数不是医师的水平问题,主要是来得就晚。日本采用X线加胃镜大规模普查,可将早期胃癌检出率提高到30%甚至50%。问题是查出一个早期胃癌要花一万美元,这在中国不仅做不起,也没那么多医师去做。再说,日本查出来的早期胃癌,事实上不是癌,而是癌前病变,他们的诊断标准有问题。有一次在新加坡开会,我代表中国去了,日本提供36例早期胃癌切片,我认为绝大部分不是癌,欧美专家认为一个都不是,全是癌前病变。你把癌前病变当成癌切了,当然好,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小孩一生出来就把胃切了,肯定不长癌,但生活质量不高。

早诊困难,就诊的胃癌绝大多数已届晚期。晚期胃癌40%~50%难行手术切除,即便切除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也不到30%。手术切除者与不做手术者比,哪个预后好,至今没有大宗病例长期随访的结果。术后化疗与不化疗比,哪个效果好,同样没有大宗病例长期随访报告。毋庸置疑,在手术者或/和化疗者中肯定有些患者比不手术或/和不化疗者要好,但是我们事前并不知道,也无法找出这类患者,做到特病特治,有的放矢。一个患者来后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搞不清哪是眉毛,哪是胡子,最后的对错可不就一半对一半。要解决这些问题确实难上加难。从1978年开始,我们选择切入点从癌前病变入手,分主题开始了我们不间断的三年计划(Three year plan, 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