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第七个TYP(1996~1998)启动胃癌MDR的研究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2

化疗是胃癌的主要疗法之一。但化疗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也是人所共知。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胃癌的多药耐药性(MDR)。设想有10,000个胃癌细胞,只给一种抗癌药,只需很小剂量就可将9999个杀灭。但剩下的那个细胞一旦长起来,再用这种药就不行了,甚至用其10倍、100倍,在体外甚至用1000倍的药量都奈何不了它。有人干脆把癌细胞扔到药瓶中它也不死。有的耐药细胞很怪,你不给它抗癌药它反而不长了,就像人嗜酒一样成瘾了。因此,实施化疗一般前两次是在杀癌细胞,到后来对癌细胞根本没用,倒是把正常细胞杀死了,对人体有很大副作用。有时可能把患者“杀”死了,但癌细胞还活着。为了解决肿瘤耐药的问题,最近30年,以美国为首的科学家天天在研制抗癌药,一共研制了10万多种,但也无法解决耐药的问题。因为,肿瘤细胞一旦产生耐药,它不但对曾用过的抗癌药耐药,而且对它未用过的,且结构或功能都不相同的抗癌药也产生了交叉耐药性,这就是我们通常叫的MDR。关于肿瘤MDR的分子机制,文献上有很多说法,有的认为在细胞膜上,有的认为在细胞核上,有的认为在细胞质里。涉及的相关分子达数十种。我们发现胃癌MDR的发生只有58%与已报道的分子有关,还有42%的病例与其并无关系,说明胃癌MDR产生有其特殊的机制。有幸,我们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资助MDR的基金,诱导建立了胃癌MDR细胞系,发现了染色体特殊变化,又通过分子克隆及双相电泳等技术发现了100多个耐药相关基因或蛋白。比如,我们首先发现的胃癌MDR分子MGrl-Ag,定位于细胞膜上,主要功能是将进入细胞内的抗癌药不断地泵出胞外。细胞在未发生耐药时,大量的抗癌药进入胞内,细胞必死无疑。但当有这种分子高表达时,它可以逆浓度地把药物排出胞外,使胞内药物浓度降低,导致了耐药的发生。我们研制成功MGrl-Ag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与MGrl-Ag结合后可使其泵出功能失活,从而逆转细胞耐药,有可能成为将来化疗的增敏剂。为了研究其他的生物增敏剂,我们还运用活体内淘选法将含100多万种生物多肽的噬菌体库注入带有耐药肿瘤块的小鼠,待其与癌细胞结合后再将瘤体切除,洗脱出特异噬菌体,再注入下一只带瘤小鼠,依此循环筛选多次,最后获得了8种特异多肽,然后人工合成这类多肽或将多肽基因转染细菌产生生物多肽。这些拮抗肽很有可能用作将来克服胃癌化疗耐药的增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