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肿瘤资讯 >> 科普园地 >> 正文

肿瘤资讯

科普园地

肿瘤医生对医学人文的思考——医学 应让晚期癌症患者走得有尊严-摘自健康报

作者:本站编辑

    2010年5月10日《健康报》2版科技时空刊登了记者李天舒采访我院中西医结合科李萍萍教授、康复科唐丽丽主任等的文章。文章从医学人文的角度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文章提到:

    (《健康报》2010年5月10日)

      45%癌症患者的疼痛未被控制,在生命最后3个月约1/4癌症患者仍在化疗……

     
    □本报记者 李天舒□
     

      当癌症患者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之际,医务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如何让患者走得有尊严?北京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李萍萍认为,晚期癌症患者最需要得到两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生理的,医生要为患者解除足以摧垮意志的疼痛;一方面是心理的,医生要给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勇敢面对死亡的恐惧。

      “这两个方面都意味着我们要调整晚期癌症的治疗策略,向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李萍萍强调,这也是现代医学完全可以做到的。

      帮助患者坦然面对死亡

      W先生被诊断为胰腺癌,当家人忙着筹钱给他治病时,没有人知道,W先生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对死亡的恐惧,看着家人奔波而产生的内疚,使W先生一次又一次想结束生命,但出于对生命的留恋,又一次次放弃了。心理诊断显示,W先生已属重度抑郁。

      “在临床上,超过一半的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情绪,属于具有高自杀倾向的人群。”北京肿瘤医院肿瘤康复科主任唐丽丽常常和晚期癌症患者打交道。她说,很多晚期癌症患者被确诊后,无法接受生命倒计时的现实。这时的患者非常脆弱,急需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唐丽丽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疏导,她还利用心理和药物治疗方式帮助患者摆脱焦虑、抑郁的困扰,帮助晚期癌症患者完成对生命和死亡的认知,使患者能坦然面对生命中最后一段路程。

      “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因为很多重症患者是等不来奇迹的。”唐丽丽说,很多癌症患者刚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时,什么都不说,但是到最后,却常常因为对痛苦和死亡的恐惧而放声大哭。

      患者家属、医生对肿瘤患者的关注,都放在 “治”上,容易忽视心理上的抚慰,而这恰恰是患者最需要的。在北京肿瘤医院,康复科承担着心理治疗的各项功能,并与各科室建立了“心理痛苦筛查”联系。当临床医生看到患者情绪有问题时,会立刻通知康复科医生跟进。而康复科的名称,也让患者和家属有较高的接受度,减少病耻感,易于配合治疗。

      让疼痛远离晚期患者

      一位肝癌晚期患者在生命最后半个月里,每天都痛得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受不了疼痛折磨的他,甚至要求亲人帮助他结束生命。这位患者希望能平静而有尊严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但是他的愿望落空了。目睹了亲人最后时刻的惨状,患者家属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释怀。

      北京肿瘤医院疼痛门诊专家聂鋆介绍说,30%~50%的肿瘤患者、75%~95%的晚期和转移的癌症患者有疼痛的症状,而45%的癌症患者的疼痛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更重要的是,约有三成患者临终前的严重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专家指出,面对疼痛的最大挑战,并非来自于医学技术,而是来自于思想观念。“很遗憾,现在我们对疼痛的理解还非常肤浅。”聂鋆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对疼痛的治疗普遍不充分。由于传统的忍痛观念和对镇痛药物的成瘾恐惧,让不少肿瘤患者宁可忍受着巨大的疼痛,直到意志被摧毁。

      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刘端祺教授指出,疼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辐射影响往往容易被忽视。当家庭中有成员忍受疼痛时,这对一个家庭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疾病本身。

      一位专家指出,由于历史原因,无论是社会还是医学界对麻醉药物很敏感,这直接影响了癌痛治疗的水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将癌痛列为癌症综合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三阶梯止痛方案”,推荐使用具有强镇痛效果的阿片类药物。

      据了解,阿片类药物属于国家严管的麻醉药物。专家指出,很多老百姓不知道的是,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很小。比如吗啡,缓解癌痛非常有效,在镇痛的同时还可减轻因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在以镇痛为目的的规范治疗情况下,镇痛类药物成瘾的实际发生率仅为万分之一,是非常低的概率。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医院都给癌症患者建立了“麻卡”,但有的医疗机构自行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规定患者一次能取多少剂量的药物、取药的天数间隔等。这让不少致力于推广无痛癌症的专家感到忧心。

      晚期癌症姑息治疗策略应成主导

      “让患者即使在临近生命的终点,还在接受化疗,甚至接受具有创伤性的手术或放射治疗,这不是最人性化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于世英说,“姑息治疗是患者应该享受到的基本权利。”

      一组数据披露,在生命的最后3个月,约1/4的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在生命的最后1个月,仍有1/7的患者在接受化疗。不少晚期癌症患者治疗的结局,就是人财两空。事实上,虽然一些癌症可以得到治愈,但抗癌治疗的作用只是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终末期癌症患者延长生存只是奢望。

      “应该让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疗策略成为主导,甚至提倡带瘤生存。”于世英说。

      专家指出,姑息治疗的基本概念是对生命受到威胁的癌症患者进行积极、全面的医疗照顾;承认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主张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延缓死亡;反对放弃治疗,反对过度治疗,反对安乐死,反对任何不尊重生命的做法。姑息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癌症患者以较平静的心境和较强的毅力面对困难,帮助癌症患者积极生活直至死亡,帮助癌症患者家属面对现实、承受打击。 

      从这个意义上,姑息治疗的主要任务是缓解癌症本身和治疗所致的症状及并发症,减轻患者的躯体痛苦和心理负担。李萍萍指出,合理的姑息治疗可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既简便又经济的医疗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晚期癌症患者的医疗决策中,抗肿瘤治疗与姑息治疗相结合,坚持个体化综合治疗,将能够让癌症患者不仅活得更长,而且活得更好。

相关医生: 李萍萍 唐丽丽 李萍 聂鋆
相关科室: 康复科 康复科 疼痛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