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院所动态 >> 院所新闻 > 正文

院所动态

院所新闻

同心抗疫克时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发表时间:2022-05-26
作者:党院办 张斯文


    3.jpg

    4月22日以来,北京暴发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发生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科主任、护士长、党支部书记带头报名,积极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筑起护佑生命、守护健康的“防疫墙”。

    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于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4月26日以来,海淀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核酸筛查,每次接到任务,医院火速抽调医务人员,全力支援海淀区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每个有支援采样任务的清晨,医务队员们往往不到六点就在医院集合,整装待发,前往采样点开始采样工作。而支援过程中,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的带队人,他们的工作往往从支援的前一天下午就开始展开。

    麻醉科护士长孔国华就是5月3日玉渊潭片区的负责人。

    玉渊潭片区涵盖了六个大社区的采样工作,各处采样点比较分散,协调和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在支援采样的前一天晚上,孔国华就组建了玉渊潭社区6处采集点组长群,将工作注意事项和前几天的工作经验和组长们交流沟通,并且提前查询当日的天气情况,提前准备了防暑降温的药品和降温贴,再三强调组长一定要注意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定时进行人员换班,确保采集核酸同志身体状况良好。

    采样当天玉渊潭片区各个社区采集工作顺利进行,孔国华顶着烈日,背着双肩包,骑着小黄车在各个采集点间穿梭,调整物资、调配人员,忙的没有喝上一口水,但她还是不停地用已经沙哑的声音提示参与采样的队员 “大家注意防护!有不舒服一定要说!”

    采样台才是支援医务人员的核心战场。

    清早六点在甘家口潘庄社区排起的长龙让支援队员、日间化疗病区何雯雯记忆犹新,尽管队伍中有坐轮椅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孩子,但队伍已经严格遵循一米线,整齐、有序。

    尽管采样工作很苦很累,但听到居民们一句句“辛苦了”的问候,看到孩子们郑重敬的队礼,即刻会让身为大白的他们“满血复活”。

    付出必有回响。

    4月28日支援社区核酸采样的头颈外科徐国辉消化肿瘤内科郑欣宜在支援核酸采样的过程中,抢救了一位85岁的老人,老人的家属特地制作了两面锦旗,5月7日玉渊潭街道水文社区领导带着两面锦旗来到我院,对两位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5月2日,在玉渊潭社区核二院采集点,一张写有“一根棉签搅动天下诸喉,三寸试管探明人间阴阳”字样的书法被核二院的高工郑重交到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泌尿肿瘤内科护士吴姣姣手中,表达了核二院居民对我院采样人员的敬意。

    本轮疫情暴发以来,医院先后派出千余人次支援海淀区核酸检测工作;4月28日影像科张波出发支援地坛医院;同时一批科室骨干已经严阵以待做好了“挺进”小汤山的准备……

    任凭汗水湿透衣背、口罩勒出深痕,这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顽强地与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用自身的萤火之光汇聚成闪亮星河,照亮慢下来的北京城,也照亮了战胜疫情的艰辛路。

    在前线医护人员奋战时刻,医院后方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确保医院防疫大局稳定。

    在信息部大力支持下,在院感科、门诊部医务处护理部后勤处保卫处等多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院迅速启用北京市近期统一上线的预检分诊五码合一,即健康宝、行程码、流行病学调查表、核酸检测结果、疫苗接种信息等五码合一。使我院疫情防控中预检分诊工作更加便捷、精准、有效。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在这场疫情“测试”中,北肿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抗疫精神,凝聚起强大的抗疫力量,用责任和使命筑起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钢铁防线,也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诠释了 “医之大者”。

    当前,北京疫情防控仍旧处于胶着阶段,北肿人仍将继续坚守在抗疫最前线,破浪前行!


相关医生: 徐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