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生介绍 >> 苏向前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临床科室

苏向前 - 媒体关注

大夫说:浓浓医路情 | 北大肿瘤医院苏向前教授门诊纪实

发表时间:2016-11-25
来源:大夫说APP

    1.1.jpg

    在人类与肿瘤的战争中,北大肿瘤医院始终处在硝烟弥漫的第一线。

    每次在北大肿瘤医院的随诊我们都感到深深的震撼,这次随诊苏向前副院长更是如此。

    近距离接触苏向前教授之前只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胃肠肿瘤外科专家,是北大肿瘤医院微创肿瘤外科的开创者。

    “使用靶向药物治疗,要在身体状况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必须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记者的随诊在苏向前教授富有特点与感染力的话语声中拉开了帷幕,这是一个复诊的患者,怀着急迫的心情来询问教授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听懂我的意思了吗?要注意重复检查也是有伤害的。”

    教授一再确认患者已经明确地了解他的意思,对肿瘤检查中医源性伤害的提醒与避免正是苏向前教授秉持的基本原则:用最小的创伤获取病人最大的收益。

    有人说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无剑”,苏向前教授用门诊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平衡好治疗与身体耐受之间的关系。教授心中的基本原则永远是看患者是否获益最大,这是一条知易行难的道路。

    “锁骨上淋巴结有没有进行相关的检查?这很重要,关系到手术能否使病人获益。”

    这是一个积极要求手术的患者,面对患者的迫切心情教授严谨地分析着病情。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明确输尿管扩张的原因,是否是肿瘤压迫或侵犯所致。”

    “这个不是很严重”

    “无论严重与否,一定要明确原因,手术方式可能因此而改变。”

    教授寥寥数语就道出了医学的严谨。不能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导致任何一个病症的原因有很多,只有在诸多的方向中用科学的排除法一一证实才能找到真正的疾病原因,才能因病施治。有时候听教授的门诊病例分析就是一种享受,丝丝入扣的推理、逻辑严密的诘问、举重若轻的治疗方案建议,教授的门诊就是一个个化繁为简的经典,其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历练,是医学人生的写照。

    “下一个是谁?”面对一个上午近40个专家门诊号,教授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下一名患者。在知名专家一号难求的今天,北大肿瘤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每一个门诊日都在“战时状态”,苏向前教授的门诊更是如此,与时间赛跑,让更多的患者获益,能多看一个是一个。

    “我来给我爸爸看病,他还不知道真实情况。”

    一个文静斯文的女孩怯生生的说道,她心思重重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来,我来整理,你只要放下病例资料就可以。”

    苏向前教授面带微笑从女孩手中接过厚厚的病例资料。这是教授的一个细小的门诊习惯,总是亲自动手帮助患者整理厚厚的病例资料,更重要的是教授可以很快速的从厚厚一堆资料中迅速找到最为重要的检查报告,整个过程往往只有几秒钟时间,这是一个大专家的基本功。试想如果找报告的时间每人超过2分钟,40个人一上午就会浪费80分钟时间,以秒为单位理清每个患者厚厚的检查报告正是北大肿瘤医院“战时状态”的真实写照。

    患者是女孩的父亲,被诊断为胃中分化腺癌,肿瘤浸润面积较大。

    “患者抽烟吗?”

    “抽的,得病以前一天最少一包,现在忍不住有时还偷偷的抽,我一直在监督他。”

    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懂事且对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孩子,她对父亲病情的着急与焦灼溢于言表,她带着全部的希望来到苏教授的门诊。

    “咱们先说说这个病应该怎样治疗。虽然病变范围较大,但通过微创外科治疗,仍然存在根治性切除并进行消化道重建的可能。”

    苏向前教授尽力疏解着患者的焦虑情绪,清晰而肯定地提出了治疗方案建议,然而广泛的消化道切除与吻合重建也同时意味着高昂的医疗费用与患者负担。

    1.2.jpg

    “家里有几个孩子?父母做什么工作?”

    “我3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也是癌症,我和爸爸相依为命。”

    女孩突然抽泣起来,眼泪夺眶而出。癌症对每一个家庭的打击都是巨大的,它往往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轨迹,这个女孩担心的不仅仅是爸爸的身体与家庭的经济负担,她更担心父亲因病会让继母不堪家庭重负弃家而去。这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子,她过早的成熟与懂事让人心酸。这也是北大肿瘤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癌症,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每一次的肿瘤阳性诊断后面都是一个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医生不是万能的,面对医学以外的社会问题我们医生有时也是无可奈何。”

    苏向前教授在患者离开诊室后对记者有感而发。事实上,教授在这个女孩离开时做了更多的努力,他一直在以一个医学专家的身份为患者疏导、劝慰,不管如何,他想做得更多。

    “现在需要患者与家属共同面对,你父亲才50多岁,仅仅告诉他是良性病瞒不了多久。”

    “单独和爸爸聊聊,有时候面对也是一种力量。”

    “我爸爸曾经说过,实在不行就找个地方自行了断算了,不过在我们面前,他其实求生的欲望很强烈,他还希望看到我结婚生子。”

    “是的,中晚期患者的求生欲望往往是配合医生治疗的强大动力,这个病通过手术是有办法的,有手术机会就有更多希望。”

    教授一直在努力劝慰着女孩,他做了很多很多,远远超出了一个医生的常规工作范畴。诊室里突然有了一种难得的安静,只有医生的话语在萦绕。此时此刻,我们更多地领悟了肿瘤医生的职业人生,更多的理解了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很多时候,医生是一个个面对疾病肆虐家庭的依靠。

    跟随苏向前教授出诊采访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留给我们的震撼与心灵的冲击久久不能散去。所谓医学大家风范,除了技术的精湛、人文的情怀之外,更包含了一种浓浓的医路情怀:让患者最大获益,让病人重燃起坚强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