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室研究团队前瞻性研究揭示胃黏膜病变进展 和胃癌风险相关脂质组学特征
2022年6月6日,我院流行病学室研究团队在Theranostics杂志(IF:11.556)发表了题为“Plasma lipids signify the progression of precancerous gastric lesions to gastric cancer: a prospective targeted lipidomics study”的研究论文。研究首次通过靶向脂质组学研究系统描绘了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和胃癌的脂质组学特征,筛选和验证了一组与胃黏膜病变进展及胃癌发生风险均呈显著关联的脂质代谢物,为胃癌高危人群识别和早诊标志物筛选提供重要证据。我院流行病学研究室李文庆和潘凯枫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实习员刘宗超和博士生武文慧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图1. 靶向脂质组学研究流程图
既往证据表明,脂质代谢紊乱促进肿瘤生长和进展。团队前期已基于非靶代谢组学探究了早期胃癌相关代谢物,虽仅关注了有限的水溶性化合物和挥发性代谢物,但最终发现与胃癌相关的代谢物均为脂质,支持脂质代谢异常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探索胃黏膜病变演变和胃癌发生相关脂质代谢谱及关键脂质,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具有胃癌进展风险的高危人群,对于胃癌精准防控有着潜在的重要意义。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分两阶段纳入400 例患有不同胃黏膜病变和胃癌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浆靶向脂质组学检测(图1)。依托独立的发现和验证集、以验证集为基础的前瞻性随访队列以及多时点纵向随访亚队列,筛选并验证出与胃黏膜病变进展及胃癌发生风险均显著关联的11种关键脂质分子。整合团队前期胃癌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发现关键脂质的生物学相关蛋白与胃癌发生风险的显著关联。研究进一步基于关键脂质分子表达模式的隐含特征,对脂质代谢特征进行分型,识别出5类胃黏膜病变进展模式。最后,整合脂质组学特征,构建了胃黏膜病变进展和胃癌的风险预测模型。与仅含传统危险因素的模型相比,整合了脂质隐含特征的模型在预测胃黏膜病变总体严重程度、总胃癌、浸润性胃癌或早期胃癌、各阶段胃黏膜病变总体进展以及重度胃黏膜病变的进展风险。与仅含其中个别脂质的组合相比,整合所有11种脂质的风险评分最终显示出最佳的风险预测性能。而与整合风险评分的模型相比,整合潜在隐含变量的预测模型则表现出了更为优越的性能。
综上,本研究全面揭示了胃黏膜病变进展和胃癌风险相关的脂质特征,对探讨胃癌发生相关分子事件和分子机制、筛选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提供了依据,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www.thno.org/v12p4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