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院所动态 >> 院所新闻 > 正文

院所动态

院所新闻

我院核医学团队获华夏医学科技奖(2023年度)

发表时间:2023-12-27
作者:核医学科 丁缙

    12月9日,2023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仪式在南京举行,现场400余名业界同行与观看线上直播的十万余观众共同见证了华夏医学科技奖奖项的诞生。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杨志研究员团队研究的项目《高分辨率铜同位素临床正电子断层成像揭示肿瘤微转移》获评为“科学技术奖”。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国医促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奖项,奖励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等医疗和健康科技领域中推动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华夏医学科技奖于2010年启动,现已成功举办13届,共计801个项目获奖。历届申报推荐的项目均为国内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知名专家领衔的重要项目成果,呈现出高层次、高水平项目相对集中的特点。

    《高分辨率铜同位素临床正电子断层成像揭示肿瘤微转移》项目主要完成人为我院核医学科杨志主任。在我国,95%以上的医用PET核素供应为18F,难以匹配代谢缓慢的靶分子(如抗体、纳米粒子)。64Cu是人体必需元素铜的29个同位素之一,拥有比18F更长的半衰期(12.7),可进行长时间的显像研究,并且便于核素中长程的运输,更有望用于放射性治疗和基于放射性核素的诊疗一体化研究。但64Cu核素及其标记药物的制备工艺要求较高,在我国还未形成有效的供应,临床转化成果几乎为零。针对这一“卡脖子”问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团队依托围绕64Cu核素的理化性质测定、量产与质控、核医学放射性药物研发/免疫评价及多种肿瘤的临床转化开展了多年系统性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 通过性能测试的证实64Cu在临床正电子显像设备中的适配性极高(空间分辨率0.56 mm,10 mm热球的对比度恢复系数分别高达42%、背景变化率低至5.8%);

    2. 构建可在线可监测的电镀装置、获得高产额、高化学纯度、高核纯度、极限比活度64Cu(5.6 GBq/μmol,3.7 MBq/μL),为我国开展下一代 PET 核素的科学/临床研究提供物质保证;

    3.建立了以ICAM-1为靶点早期精确预测放疗远隔效应的PET定量显像方法及有效抑制原位肿瘤及微小转移的放疗联合治疗手段;

    4. 率先开展免疫肿瘤PET 显像以及以前列腺PSMA为靶点的64Cu-PSMA-BCH首次临床转化,能够清晰看到肿瘤病灶微小转移,为延迟显像及融合指导靶向穿刺提供新方案。

    项目开展以来,项目组成员作为主要执笔人制定了“氯化铜[64Cu]溶液”团体标准,并牵头制定了《中国固体靶放射性核素制备与应用共识》;研究成果受邀在全球核医学最著名的美国核医学年会(SNM Annumal Meeting)会议展示,发表论文16篇,含有本专业国际著名论文PNAS/EJNMMI等。项目组连续6届组办《新型核医学分子探针质量控制及临床转化研究》学习班,吸引全国各地同行参观学习。



相关医生: 杨志
相关科室: 核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