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得以不断更新,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然而,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当患者已失去医学上的治愈机会时,是否还应牺牲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饱受强烈放化疗之苦,对肿瘤苦苦追杀?是否可以换个思路,使患者与肿瘤“和平共处”,让患者远离疼痛,有尊严地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这可能也是姑息治疗存在的意义。
肿瘤的姑息治疗是一项崇高的事业,而目前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和肿瘤科医生、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姑息治疗的理解并不全面、甚至存在误解,一些医学院毕业生、临床医师对姑息治疗领域不感兴趣,统一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姑息治疗模式仍有待创立……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国姑息治疗的发展仍然知易行难。
10月8日,是第12个“世界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日”。在此之际,希望通过相关专家的知识传播以及媒体的宣传,使姑息治疗的理念逐渐普及,让更多的晚期癌症患者能够有质量地活着、有尊严地离世,真正做到“生死两相安”。
有温度的治疗使生命得到延长。
孙老(化名)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2016年1月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并被告知预后较差,医生说孙老的生存期可能不超过3个月。这一噩耗对孙老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孙老的儿子是一位大学教授,他希望辛苦操劳一生的老父亲能舒服、安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机缘巧合,孙老的儿子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姑息治疗”,得知这是一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治疗方法,于是带着老父亲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就诊。
起初就诊时,孙老伴有疼痛、食欲差、消瘦、焦虑等症状,甚至连基本的日常活动也受限,医生在了解病情并进行评估后,认为应给予规范化镇痛、改善食欲、改善焦虑和睡眠状态等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治疗1周后,孙老情况明显好转。后续孙老又出现了梗阻性黄疸、肾衰竭等新问题,姑息治疗中心也分别请多学科会诊进行了干预。就这样,孙老定期到姑息治疗中心随诊,竟然打破了3个月的“魔咒”。随着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孙老的心情也大大改善,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了自己的病情,还时常打打麻将,同时也准备着自己的身后事。孙老目前已经闯过9个月“大关”。
孙老的主管医师刘巍教授说,“当抗肿瘤治疗不再能使患者获益时,姑息治疗能让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带瘤生存,让患者学会将肿瘤视为一种慢性病,使患者症状缓解,痛苦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进而生存期得到延长。”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姑息治疗更重视人性的抚慰。
孙老的儿子认为,癌症患者最需要的是来自医护人员有温度的照顾和支持,需要医生能从患者的实际感受和需求出发,而姑息治疗的理念恰恰与之契合。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姑息治疗需要“大爱”
姑息治疗的英文为palliative care,是指[该定义引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针对严重疾病患者的症状、疼痛、生理及心理压力提供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无论其疾病诊断结果如何),其目标是改善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具体来讲,姑息治疗是涉及多领域、多体系的一整套积极治疗手段,包括对患者疲乏、疼痛等症状的干预,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干预,对患者生活及社会角色的干预,甚至还包括让患者能够安详、平静、有尊严地离世等多个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肿瘤工作的综合规划中,已经确定了肿瘤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治疗和姑息治疗4项重点,姑息治疗已成为构成“肿瘤立体综合诊疗体系”的重要一环,对处于疾病各期的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姑息治疗的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便已进入中国。1990年,著名肿瘤学专家孙燕院士等首次把WHO倡导的“肿瘤三阶梯止痛”治疗理念推向全国。1994年,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在李同度教授等前辈的推动下正式成立。此后,在CRPC于世英教授、王杰军教授等多位专家的努力下,姑息治疗在我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是在肿瘤外科大家季加孚院长倡导下建立的国内首家肿瘤姑息治疗中心。据该中心主任刘巍教授介绍,“姑息治疗并不意味着放弃治疗,恰恰相反,姑息治疗意味着更为积极的治疗,意味着对患者的生活给予更多的、全方位的干预。”
刘巍教授谈道,疼痛的状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情与情绪,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力和治疗效果,作为医生,应努力探究患病后影响患者所有躯体、心理不适的症结所在,并予以缓解。鼓励与支持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病中体验和生活质量,并最终坚定他们战胜肿瘤的决心和意志,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并从中获益。
除了娴熟的专业技能,姑息治疗十分强调医护人员的“大爱”观念,就像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描述的那样,“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提供姑息治疗的医护人员要能设身处地地体会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这也利于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既然有意义,我们还等什么?”
2015年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上的一项纳入207例晚期癌症患者(advanced cancer)的随机对照试验(ENABLEⅢ)结果显示,对于在肿瘤确诊、复发或发生进展2个月内早期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其生存率较3个月后才接受姑息治疗的患者明显提高(63%对48%,P=0.038)。
而在临床实践中,姑息治疗的开始干预时间甚至晚于ENABLEⅢ研究中对照组的干预时间。一项针对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366例患者的数据显示,呼吸系统癌症患者接受姑息治疗的中位时间是确诊、复发或进展后5个月,而乳腺癌和血液肿瘤患者的时间则更晚,为16个月。
对此,英国伦敦国王学院Barbara Gomes教授在J Clin Oncol上发表了题为“既然有意义,我们还等什么”的述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他呼吁应尽早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姑息治疗。
为纪念2016年“世界临终关怀与姑息治疗日”,作为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协会(CAHPC)的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路桂军教授在祝福语中写道:肿瘤患者躯体疼痛有药可治,灵性痛苦有爱可医,即便徘徊到生命的边缘也依然具备拥有爱和幸福的能力;医疗不是神术,解决不了生命尽头的所有问题,但充满人文的医疗可以完成对“生死两相安”的追求。
“Take Care your every patients.”
——西西里•桑德斯女士(现代姑息治疗创始人)
参考文献
1. Palliative care: if it makes a difference, why wait?J Clin Oncol. 2015 May 1;33(13):1420-1421.
2. Early Versus Delayed Initiation of Concurrent Palliative Oncology Care: Patient Outcomes in the ENABLE III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Clin Oncol. 2015 May 1;33(13):1438-1445.
本文转自中国医学论坛报微信平台
本文为“壹生”APP原创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