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化疗是指肿瘤患者白天住院化疗,晚上回家休息的医疗服务模式,随着我国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肿瘤相关医疗资源日趋紧张,在可自理的肿瘤患者中大力推行日间治疗模式,既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符合世界范围内肿瘤治疗模式向日间医疗转化的大趋势。
2012年8月我院经过全院医疗资源的重新整合开设日间化疗病区,2013年6月正式面向全院收治日间门诊/住院患者,秉承“便捷、高效、安全、人文”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日间诊疗模式。
(1)科室结构和主要职责
目前日间化疗病区配备输液椅68张,分区规划,全天分时段预约使用。主要承担24小时住院、门诊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以及胸腹腔穿刺、骨髓穿刺活检、体腔积液引流、皮下或肌肉注射等门诊操作和治疗。此外,还承担门诊抗肿瘤治疗方案(化疗、免疫治疗等)审核,突发应急事件处理以及输液不良反应处理等工作,保证患者得到安全、合理的治疗。目前科室员工40人,其中医生9人、护士31人。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5名,主管护师
2人、护师20人、护士9人。博士5人,硕士4人。科室医护团队11名具备GCP资格认证,可以接收国际和国内临床研究的实施,医护成员多次参加专业培训,前往英国、美国、台湾等进行学习与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优化诊疗流程,医疗工作高效运行
近年来,科室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形成“闭环”诊疗流程,患者诊疗更加顺畅,收治患者也逐年稳步增长。2019年日间化疗病区服务全院20个科室,涉及内科、外科、放疗科等,为临床科室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医院平均住院日下降0.82天,平均床位使用率188.82%,床位周转率3.19。2019年24小时入出院人数合计21713人次,全年输液总量54302人次,其中化疗26402人次,免疫治疗、靶向治疗输液占30%~40%。日间审核岗位,完成抗肿瘤治疗方案二次审核把关31141例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保证医疗安全,落实疫情防控,按照医院要求进行病房限流,控制床位使用率,减少患者收治数目,并按照疫情防控政策仔细排查收治患者,在疫情期间持续服务各科室,但未因疫情停止收治患者。日间化疗病区接诊量大,周转快,降低全院床位使用率,节约医疗费用及成本,为全院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做出了贡献。
(3)全程质控,重视医疗安全
日间化疗病区注重医疗安全,按照国家和北京市质控标准规范医疗行为。专门设置审核岗位,对化疗方案严格把关,双重保障;应急预案及过敏药物处理SOP完备,及时识别严重不良反应及妥善抢救。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全面保障医疗安全。在医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科室特有情况,分类和细化标准化操作流程,同时不断修订和完善科室的考勤、质量控制、会诊、值班,疑难病例讨论等规章制度。病区质控小组严格把关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定期举行质控小组会议,部署和研究科室的医疗、管理、发展等诸多事宜。在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下,病区医护人员可以及时、高效、准确、严谨的提供高品质医疗。
(4)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慧病区
引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手段,统一化应用智能药柜,方便放药;引进机器人“日间宝宝”,运输药物,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给患者留住更多的时间可以沟通;移动护理输液车应用于临床助力责任制护理的良好落实与实施,借助移动护理车护士在患者床旁就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检验检查结果,同时能够及时核对患者的治疗项目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5)将支持治疗理念融入日间诊疗全程管理,打造人文科室
将支持治疗理念引入日间病房,注重患者症状管理,每月定期举行“姑息邂逅日间”患者教育系列活动,有效管理肿瘤患者治疗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血栓,疼痛,营养等,同时建立微信群,对居家患者进行全程管理,为患者提供了方便、经济、可及的症状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有限病区空间内,用心策划,开展科室文化建设,如“微笑墙”,“心花书站”阅读角、“悦读驿站”读书会等,以新理念、新形式、新平台助推病区文化建设,营造温馨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6)获得奖项
2017年获北京市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项目;
2018年获得医院管理创新项目卓越奖;
2019年年终评为医院平台科室优秀奖;
2020年获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一批“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优秀单位”称号,并参与国家级GCP营养指导中心评审工作;
2020年获得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称号。
我院日间化疗病区的设立,改善了医疗服务,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提升了科室和医院管理水平,方便肿瘤患者的治疗,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这是医院改革创新,实现政府、医院和患者三方共赢的重要探索。未来日间化疗病区也将继续以饱满的激情和精益求精的服务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让每一位患者和每一位临床医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