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大众版专业版手机APP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生介绍 >> 宋玉琴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临床科室

宋玉琴 - 媒体关注

偶尔的「淋巴结肿大」,距离「淋巴瘤」有多远?

发表时间:2015-09-28

    网址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k0MTM2Mw==&mid=208174556&idx=1&sn=e1c4ed849a1b67eebb0bc5427883f1e8&scene=1&srcid=KCdxHicrNtWSjb4KYOdR&key=dffc561732c22651bf5aeaff342704a0880cae20c1bd9f33ff5a2de02d095783482b84ba916f831ec26f3caeb45382f7&ascene=1&uin=MTQ1MTgxNjMwMA%3D%3D&devicetype=Windows+7&version=61020020&pass_ticket=Zg5%2BMqdxhtu5rqAYLsU0VTyKRMsBPWWVvMiIP34JcBd3FGDCBRQoH5dsdQNclw5a

    偶尔的「淋巴结肿大」,距离「淋巴瘤」有多远?

    本文发表于:宋玉琴大夫《好大夫在线》个人网站

    前段时间,《滚蛋吧!肿瘤君》热映,很多人被女主角熊顿(狗熊的熊,牛顿的顿)的乐观所感动。同时,淋巴瘤又高调滴成为了焦点。

    熊顿的朋友说,淋巴全身都是,多可怕,淋巴瘤不像其他肿瘤,还可以切除。

    然而,事实并没辣么恐怖,与很多恶性肿瘤相比,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是可以治愈的,甚至可以长期带瘤生存。不信?听医生说!

    淋巴:天职就是「战斗」

    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他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的细胞,维护着机体内环境的“整洁有序”。

    淋巴细胞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至少有三大谱系:从胸腺发育而来的淋巴细胞称为T细胞,从骨髓发育而来的淋巴细胞称为B细胞,还有一些细胞是“天然杀手”,称为NK细胞。

    这些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后就会离开家庭、走向社会,迁徙到全身的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包括脾脏和扁桃体。蚕豆状的淋巴结成群地分布在淋巴管汇集地部位和静脉周围,筑起了保护人体健康的“长城主脉”。

    (正常人体淋巴结分布示意图)

    另外,毛发、指甲、角膜以外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例如胃肠道、支气管、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甲状腺等也广泛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组织,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另一道屏障。

    淋巴细胞的天性就是永无休止的战斗,几乎遍布全身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就是它们的战场。

    因此,从我们出生到生命终老,这两大主战场上就充斥着激烈的厮杀。如此惨烈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淋巴细胞发生质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一生中反复发生

    淋巴细胞的职能就是人体的卫士,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就是战场,因此,每个正常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反复发生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增生肿大。

    尤其是双侧颌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前者的功能是监测和对抗口腔、鼻咽部的炎症反应,后者是监测和对抗双侧下肢和外阴的炎症反应。

    在我们的一生中,这些部位几乎不可避免的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感染和炎症反应,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多数情况下,炎性反应消除后,增生肿大的淋巴结也会恢复至正常大小,但是如果是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增生肿大的淋巴结就难以彻底恢复原貌。

    但是这些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本质是好的,并没有发生恶性转变,因此称为淋巴结良性疾病,例如,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结节病等,此时淋巴结的肿大常较轻,质地较软,有触痛感,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有效。

    淋巴瘤:其实并不多见

    尽管人类生存的环境并不理想,淋巴细胞压力重重,但是庆幸的是,这是一群坚强的战士,发生质变、恶变的少之又少。

    因此,与胃肠、肺、乳腺等恶性肿瘤相比,淋巴瘤是相对少见的肿瘤类型,虽然在全球各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并不一致,但是通常为2~5/10万人,在恶性肿瘤中仅排在第8~10位。

    事实上,淋巴细胞从良性到恶性的转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有些淋巴结病变可能介于良恶性之间,很难做出一个肯定的诊断,或者是一种淋巴组织异常增生。

    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有些病变有可能彻底转化为恶性淋巴瘤,也可能从低度恶性淋巴瘤转化为恶性程度更高的淋巴瘤,对生命造成威胁,需要积极治疗。

    淋巴结还是人体的“清洁滤器”, 各种恶性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可能在相应的淋巴引流区域出现淋巴结转移,称为淋巴结转移癌或者淋巴结转移瘤。

    但无论从疾病性质还是治疗方面,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淋巴瘤都完全不同。

    因此,淋巴结肿大还需要和淋巴结转移癌相鉴别。如果是淋巴结转移癌,无论哪种肿瘤转移到淋巴结,仍然要以治疗原发肿瘤为根本原则,例如肺癌淋巴结转移,应该治疗肺癌本身。

    高危:哪些人易患淋巴瘤

    目前尚未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较为公认的是某些感染因素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例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最常罹患的恶性肿瘤就是淋巴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60-100倍;

    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鼻NK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EBV病毒感染有关;

    HTLV-1病毒与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密切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MALT淋巴瘤的可能病因;

    丙型肝炎病毒与脾淋巴瘤相关;

    鹦鹉衣原体感染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发生相关。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自体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药物、老龄化,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

    放射线、杀虫剂、除草剂、染发剂、重金属、苯等物理因素、化学品也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相关。

    此外,如上文所述,虽然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很可能与部分细菌病毒有关,但是肿瘤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感染只是其中一个外在因素,目前也没有发现淋巴瘤有传染的倾向性和群发性。

    减少环境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机体的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及时治疗、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仅有可能减少淋巴瘤的发病几率,也是减少其他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共同准则,值得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关注。

    早期症状:肿大、发热等

    淋巴细胞既可以在它的出生地(胸腺、骨髓)恶变,也可以在它战斗的岗位上(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淋巴组织)恶变,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用“千变万化”来形容毫不夸张。

    1. 最典型的表现: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触之如乒乓球感,或者鼻尖的硬度。

    以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次之。

    2. 肿大的淋巴结有可能对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压迫,并引起相应的症状。

    如纵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表现为面颈部肿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3. 淋巴瘤也可以侵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表现为相应器官的受侵、破坏或压迫、梗阻。

    如胃肠道淋巴瘤的表现如同胃癌、肠癌,可出现腹痛、胃肠道溃疡、出血、梗阻、压迫等;皮肤淋巴瘤常误诊为银屑病、湿疹、皮炎等。

    4. 淋巴瘤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除了上述局部症状,约半数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皮疹、搔痒、贫血等全身症状。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是浅表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有可能会提醒我们早发现,深部病灶往往长到比较大的时候才有症状,因此很难早诊断。

    好在淋巴瘤的分期并不像其他恶性肿瘤那样重要,分期只是决定预后的多个因素之一,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方案是否敏感更加重要,因此,不必因为病情发现较晚就感到绝望和懊恼。

    没辣么恐怖:有些可治愈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病理类型,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的10%左右,是一组疗效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如果患者处于局限期(I-II期,早期)、无明显不良预后因素的霍奇金淋巴瘤,采用放疗、化疗,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左右。

    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发病率逐年升高。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分为B细胞型和T/NK细胞型两大类。

    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0%,也是一组有治愈希望的淋巴瘤

    但外周T/NK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苦难户”,五年生存率徘徊在30%左右。

    不同的淋巴瘤类型,治疗的原则不同,治疗方案和疗程也不同;即便是同一种类型,不同的分期、发病部位和预后因素、不同的年龄,治疗也不完全相同。

    然而,尽管临床表现多样,诊疗过程复杂,不易早期诊断,但是幸运的是淋巴瘤已经成为极少数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之一。

    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起,淋巴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成为恶性肿瘤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目前通过化疗或者联合放疗,大部分淋巴瘤类型有希望得到治愈或者实现长期生存,甚至分期晚、症状很重的一些病例,正确治疗后效果仍然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