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成超教授以第三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寿成超教授以第三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寿成超教授以第三完成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由第三军医大学卞修武教授牵头、我院寿成超教授作为第三完成人参加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 因其在揭示肿瘤血管生成的细胞及分子调控机制、肿瘤血管源性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抗血管生成分子靶点筛选和抗血管生成新药开发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性贡献和突出成就,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提供营养,通过阻断血管生成以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是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有效途径,也是近二十年来肿瘤新药研发的热点领域,以血管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的相关抗体药物贝伐单抗已由2004年正式进入临床,与其他化疗药物一起,在中晚期结肠癌和肺癌等常见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我院寿成超教授领导的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自1995年来开始涉足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血管生成小肽药物的研发,他们在国际上较早发现肿瘤细胞除能表达和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外,还同时能表达VEGF受体。肿瘤细胞表达分泌的VEGF可分别通过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表达的VEGF受体,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自分泌功能)和血管的生成(旁分泌功能)。这一发现打破了VEGF受体只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传统医学理论,同时也表明了VEGF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重要性及功能的多样性,该研究被随后的许多国际同行所证实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引用。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寿成超教授领导的实验室通过以VEGF受体为靶点的肽库筛选技术,获得了2个能有效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进而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活性多肽,同时还通过对肿瘤病人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分析研究,发现了一个可选择性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的内源性多肽。上述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肿瘤多肽有的已完成临床前研究,有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正在开展临床前研究。
我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开展的上述工作先后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及国家药物创新专项课题的资助,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近三十篇(最高单篇它引50余次);获得中国及美国发明专利授权5项,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6名。部分工作曾在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